牡蛎 [mǔ lì]
1. 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牡蛎科),有粗糙不规则贝壳,足小或无,无水管,生活在海底或沿海浅水岩石或其他物体上,或在河口的咸淡水中,取食水流带来的小植物和动物。
英[oyster;]
牡蛎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牡蛤”。软体动物,肉鲜美,壳可入药。又名蠔。
引《能改斋漫录·方物》引《番禺记》:“蠔之殻,即药中之牡蠣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释名﹞:“牡蛤、蠣蛤、古賁、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集解﹞引《别录》:“牡蠣生 东海 池泽,採无时。”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牡蠣坚筑墻,蛤蜊贱供蔌。”
国语词典
牡蛎 [mǔ lì]
⒈ 动物名。牡蛎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右壳小而薄,左壳大而凸,产于浅海泥沙中,肉味美,营养丰富。
牡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古贲释义:市场上出售的鲜牡蛎一般都是浸在水里的,实回来洗几遍就行了。
- 2.
明瓦释义:用牡蛎壳、蚌壳等磨制成的半透明薄片,嵌在顶篷或窗户上,用来采光。
- 3.
污底释义:藤壶、牡蛎等藻类和贝类海洋生物附生于船体浸水表面的现象。使船体表面粗糙,增加航行阻力,影响船上海水冷却系统、测深仪、计程仪、声呐等的正常使用。防止办法是在浸水表面涂防污漆或采用海水电解防污,并常进坞清洗。
- 4.
海星释义:棘皮动物,种类很多,身体扁平,通常有放射形的五个角,多像五角星,表面有一层石灰质的小刺。生活在浅海石缝中,吃蛤蜊、牡蛎等。
- 5.
海涂养殖释义:人工在海水中养殖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方式。 可分为浅海养殖和滩涂养殖两种。浅海养殖以养殖海带、紫菜、对虾等为主,滩涂养殖以养殖文蛤、蛏子、牡蛎等贝类为主。
- 6.
海蛎子释义:牡蛎。
- 7.
玄蛎释义:软体动物牡蛎的一种。
- 8.
珠蚌释义:⒈珍珠牡蛎的俗称。数种燕蛤属及珠母贝属的大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任一种,经常产生珍珠。⒉珠蚌属或有关属的任何贻贝。⒊喻指明月。
- 9.
石华释义:介类。附生于海中石上。肉如蛎房,可食;壳如牡蛎而大,可装饰户牖。
- 10.
米黄色释义:一种近似白色,但稍带淡灰色或淡黄色的颜色(如奶油、牡蛎,原色哔叽);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
- 11.
蚝场释义:亦作“蚝场”。 海滩上饲养牡蛎的场所。《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据车上的同伴说,这便是水产养殖场的蚝场。”
- 12.
蚝壳释义:⒈亦作“蚝壳”。 指牡蛎。⒉指牡蛎的外壳。
- 13.
蚝壳窗释义:用牡蛎壳加工成薄片和竹片编成借以透光的窗子。 也称蛎壳窗。
- 14.
蚝式恒动释义:指劳力士发明的一体化成型表壳、旋进式底盖和旋进式把头的设计,即Oyster,是英语“牡蛎,生蚝”的意思,这种结构有别于当时的焊接式表耳、压进式底盖和插入式把头,也象征着劳力士的手表象蚝一样坚固和防水。
- 15.
蚝油释义:用牡蛎的肉制成的浓汁,供调味用。
- 16.
蚝浦释义:产牡蛎的浅海。
- 17.
蚝珠释义:牡蛎所生的珍珠。
- 18.
蚝蛎释义:牡蛎。
- 19.
蛎塘释义:饲养牡蛎白蚬的海塘。我国蛎产,本有石蚝、竹蚝二种;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谓蕹簰,又称蛎塘。参阅 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蠔》。
- 20.
蛎奴释义:寄居在牡蛎、蛤仔等壳中的一种小蟹。 古人以为其为牡蛎取食,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