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组词】: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2) 河流。【组词】:汉水。湘水。(3)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4) 液汁。【组词】:水笔。墨水。(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组词】:贴水。外水。肥水。(6) 指洗的次数。【例句】:这衣服洗过两水了。(7) 姓。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1. 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指云气;水上的雾气。指水肿。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
⒈ 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
引《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
《意林》卷五引 汉 任奕 《任子》:“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
⒉ 指云气;水上的雾气。
引《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⒊ 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
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⒋ 指水肿。
引《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
《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⒈ 因潮湿而产生的湿气。
引宋·文天祥〈正气歌·序〉:「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1.黄山的水清澈见底,连细小的沙石都清晰可见;黄山的水波涛汹涌,翻滚而来所向披靡,令人为之震惊;黄山的水气势如虹,仿佛一条巨龙,向远方驶去。
2.手术室里散发出阵阵刺鼻的药水气味,使人感到害怕。
3.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4.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