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 [fó sì]
1. 佛门的寺院。
英[temples of Buddism;]
佛寺 引证解释
⒈ 寺院。
引《晋书·王恭传》:“﹝ 恭 ﹞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唐 白居易 《百花亭》诗:“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去佛寺,或者是神庙。”
国语词典
佛寺 [fó sì]
⒈ 寺庙、寺院。
引《晋书·卷八四·王恭传》:「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佛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条椽下释义: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 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 2.
三纲释义:⒈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⒉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 3.
上刹释义:敬称佛寺。
- 4.
上方释义:⒈前面。⒉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⒊天上;上界。⒋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⒌上邦,大国。⒍上级。⒎同“尚方”。⒏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⒐上方剑的简称。
- 5.
主僧释义:佛寺的住持。
- 6.
主首释义:⒈头领。 《宣和遗事》后集:“留下千户五人,内一主首名 啜鸡兀 。” 元 刘致 《小桃红·武昌歌妓》曲:“温柔乡里甲头,无何乡里主首,便权一日也风流。”⒉主持寺观的僧道。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又召诸佛寺主首諭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於是诸寺工作鼎兴。”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佛寺﹞ 隋 曰道场,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
- 7.
乾明释义:佛寺名。
- 8.
五山释义:⒈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⒉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⒊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⒋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 9.
什刹海释义:也写作“十刹海”。 在 北京市 西城区。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元 代名 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 初缩小,后逐渐形成 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 清 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 10.
仁祠释义:⒈佛教的祭祀。⒉佛寺的别称。
- 11.
仙陀释义:佛寺的别称。
- 12.
伽蓝释义: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来泛指佛寺。
- 13.
住持释义:⒈主持一个佛寺或道观的事务。⒉主持一个佛寺或道观的僧尼或道士。
- 14.
佛光寺释义:中国现存最古的佛寺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殿于唐大中11年修建,配殿建于金天会15年。大殿、配殿还有唐幢、唐塑、壁画、墨迹题字以及北魏、唐、金之基塔,都是世间的瑰宝。
- 15.
佛刹释义:⒈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⒉佛寺。
- 16.
佛图户释义:北魏 时受佛寺奴役的民户。又名“寺户”。
- 17.
佛土释义:⒈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⒉特指净土。⒊指佛寺。
- 18.
佛宇释义:佛寺。
- 19.
佛幡释义:佛寺所用的幡盖。《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武周 进逼 介州,沙门 道澄 以佛幡縋之入城,遂陷 介州。”
- 20.
佛庐释义:指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