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神 [tōng shén]
1. 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通神 引证解释
⒈ 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引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
唐 李商隐 《王昭君》诗:“毛延寿 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因 郎柏尔 病愈……深赞 惕庵 之能,察脉通神,为今日之 和缓。”
国语词典
通神 [tōng shén]
⒈ 通达于神明。
引《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
⒉ 比喻财力雄厚,力量甚大,无事不通。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纵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
例如:「财可通神」。
通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药释义:⒈指仙药。《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游上下。”唐 李商隐《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冯浩 注引《本草注》:“茯苓通神灵,上品仙药也。”⒉疗效极高的上等药物。《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药有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田锡 为諫议大夫,疾亟,进遗表。真宗 宣御医賷上药驰往,已无及矣。”清 赵翼《簷曝杂记·三七、鸡血藤》:“有草名‘三七’,三椏,七叶,其根如萝葡,为治血之上药。”
- 2.
五显公释义:即五通神。
- 3.
五显灵官释义:即五通神。
- 4.
五猖释义:神名。一说即五通神。
- 5.
五通释义:即五通神。
- 6.
伤官释义:⒈迷信谓鬼神的差役。 清 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马公宋相》:“或云 马公、宋相 俱是五通神部下伤官。”⒉旧时按年辰八字推算命运所用的术语。谓八字中犯此,将不利本主。《红楼梦》第八六回:“老爷和众人説:‘不管他错不错,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説:‘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
- 7.
冥感释义:谓至诚而感通神灵。
- 8.
冥通释义:感通神明。
- 9.
守一释义:⒈亦作“守壹”。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唐吕岩《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宋苏轼《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⒉专守定法。⒊指忠于某一信条。⒋指女子守节。
- 10.
寅谊释义:旧称官署中同僚之间的交谊。语出《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交接寅僚》:“至於邻封,均属寅谊,尤宜聘问以时。”清 昭槤《啸亭杂录·徐文定公》:“退与诸舍人讲寅谊,其不苟也如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天下事自然钱可通神,况且那督办又是前任二品大员之子,寅谊、世谊总还多。”
- 11.
念念有词释义:念念:不停地念诵。 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 12.
法印释义:法印,道教术语。 道教法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
道教法印和令牌作为正一箓法中十分重要的法物,施用于道教符箓斋醮,即护身通神、炼度济人、消灾驱邪等科仪及宗教活动中,历来为道教中人所认重。
- 13.
玉牒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史记·孝武本纪》:“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泰一 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开元 十三年,玄宗 既封禪,问 贺知章 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⒉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 宋 代,每十年一修。《新唐书·百官志三》:“﹝ 宗正寺 ﹞知图
- 14.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释义:指高雅的艺术可以上通神灵。
- 15.
翕聚释义:会聚。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余行天下,凡通都会府,山水固皆翕聚;至於百家之邑,十室之市,亦必倚山带溪,气象回合。”清 魏源《默觚·学篇十一》:“人能翕其数十年之精力于技艺,则技艺且必通神,而况翕聚之於道德者乎?”
- 16.
虎啸龙吟释义: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明 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禮樂致中和,願鼓舞于虎嘯龍吟之地。”太平天囯 洪秀全《吟剑诗》:“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 一統樂如何!”
- 17.
酣酣释义:⒈饮酒酣畅貌。唐 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宋 陆游《饮石洞酒戏作》诗:“酣酣霞晕力通神,澹澹鹅雏色可人。”⒉形容睡眠深沉甜蜜。宋 范成大《凌云九顶》诗:“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閒身始自由。”⒊旺盛;炽盛。《南史·梁纪中·武帝》:“始 天监 中,沙门释 宝誌 为诗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唐 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宋 杨万里《南溪早春》诗:“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 18.
高骞释义:⒈高举;高飞。宋 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诗》:“下入裂坤轴,高騫插青冥。”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一带峭壁高騫。”明 沉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俟数极时通,那时奋发任高騫。”⒉比喻隐退。明 高启《始归园田》诗之一:“岂欲事高騫,居崇自难任。”清 龚自珍《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⒊高超不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僧术》:“才情颇赡,夙志高騫。”清 无名氏《亡国恨·生祭》:“他风骨高騫,品谊沉潜,不愧世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