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huó dòng]
1. 物体、人运动。
例站起来活动活动。
英[ move about; exercise; ]
2. 指钻营、说情、行贿。
例替他活动活动。
英[ use personal influence or irregular means; ]
3. 有一定目的的行动。
例阴谋活动。
英[ activity; manoeuvre; ]
4. 职能。
例这个部门的全部活动致力于削减人员。
英[ function; ]
5. 动摇;不稳定。
例这颗牙活动了。
英[ shaky; unsteady; ]
6. 不固定;灵活。
例活动房屋。
活动桥。
英[ movable; mobile; flexible; ]
活动 引证解释
⒈ 指物体运动。
引宋 文天祥 《和萧秋屋韵》:“星辰活动惊歌笑,风露轻寒敌拍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机件依然活动,只是旧的太不像了。”
老舍 《离婚》第十五:“南边的大桥上,来来往往不断的人马,像张活动的图画。”
⒉ 灵活;不固定。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见 刘官人 手脚活动,便拔步出房。”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间壁有箇 张大嫂,为人甚是活动。”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你别老一把死拿,老板着脸作事;这年月,那行不通!你也得活动着点,该应酬的应酬,该送礼的别怕花钱!”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游击队是活动的,粮站可没那么灵便。”
例如:活动房屋。
⒊ 动摇。
引《红楼梦》第九五回:“见 妙玉 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以他的扔过石锁的手,只这么一撩,已撩活动了她的两个牙,血马上从口中流出来。”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不光她不反对,连我兄弟家,我老叔家,都叫我说得有个活动意思了呢。”
⒋ 指言语生动活泼。
引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所病者,层砌堆叠而乏疏畅活动之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觉文气不如 后邨 活动矣。”
⒌ 活跃;活泼。
引茅盾 《虹》三:“剪发的空气早已在流动,那一天却突然成为事实。几个在学生会里最活动的人首先剪了。”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 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
⒍ 指经济宽裕。
引《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单裁缝 ﹞因见 韦 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妻,遂就了这头亲事。”
徐特立 《留法老学生之自述》:“他三十岁后,因家中吃饭的人太多,丢书不教,去学做线香。一家大小都能做线香,比教书活动得多。”
⒎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从事的行动;从事有目的的行动。
引巴金 《家》二五:“他的活动,他的工作,他的志愿,他都不让家里的人知道。”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五:“第三队的队长是 郑含华,先分配到 沙市、荆门 一带,后至 老河口、襄阳、樊城 以及 巴 东等地活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只能在少数人当中活动活动。”
⒏ 指钻营、说情或行贿。
引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他们家里就没有种什么地,他们是靠租子生活,主要的还是靠 钱文贵 能活动。”
沈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静极思动,自以为 天津 有门路,活动很有把握,自告奋勇来 天津 办理这件事。”
⒐ 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引《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 杨氏 三十六岁,貌颇不丑,也肯与人活动。只为老公利害,只好背地里偶一为之,却不敢明当做事。”
⒑ 犹轻松。
引丁玲 《水》三:“慢慢的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
国语词典
活动 [huó dòng]
⒈ 运动。
例如:「他每天早晨到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
⒉ 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引《民国演义·第一二五回》:「吾对于任何方面、任何性质之政潮,绝不愿参与活动。」
例如:「联谊活动」。
近行动 活跃
⒊ 动摇、不稳固。
引《红楼梦·第六回》:「听此一话,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
反停滞 静止
⒋ 灵活、活泼。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见刘官人手脚活动,便拔步出房。」
⒌ 经济宽裕。
引《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妻,遂就了这头亲事。」
⒍ 指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引《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杨氏年三十六岁,貌颇不丑,也肯与人活动。」
活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运动释义:⒈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通常指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说某物体运动常是对另一物体而言。⒉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⒊体育活动:田径运动。运动健将。⒋从事体育活动:咱们出去运动运动。⒌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五四运动。技术革新运动。⒍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钻营:运动官府。
- 2.
行动释义:⒈行走;走动:腿受了伤,行动不便。 ⒉指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行动纲领。⒊行为;举动:行动自由。
- 3.
活跃释义:⒈行动活泼而积极;气氛活泼而热烈:他是文体活跃分子。 学习讨论会开得很活跃。⒉使活跃:活跃部队生活。活跃农村经济。
活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固定释义:⒈不变动或不移动的(跟“流动”相对):固定职业。固定资产。⒉使固定:把聘任制固定下来。
- 2.
静止释义:⒈哲学范畴。 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事物处于不显著的量变或平衡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由于有相对的静止状态,所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⒉物理学上当一物体对于另一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时,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 3.
停滞释义: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滞不前。生产停滞。
活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反释义: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 李逊 为 浙东 观察使。逊 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 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 2.
一场释义:⒈〈数量〉表示事情经过一次。⒉〈数量〉表示文娱体育活动进行了一次。
- 3.
一家释义:⒈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⒉指一人。⒊一家学说;一个流派。⒋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⒌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 4.
一番事业释义: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做出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且引起较大反响的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 5.
一线释义:⒈战争的最前线。⒉指直接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岗位:深入车间慰问一线工人。⒊数量词。形容极其细微:一线阳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
- 6.
七十二候释义: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汉 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
- 7.
万人拔河释义:每逢元宵佳节传统的扯绳活动,“万人扯绳”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汉、回、藏民族,参加人数达八万余人,其场面之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 8.
三K党释义:美国的一个反动恐怖组织。 提倡种族歧视,迫害黑人及一切进步人士,并从事其他破坏活动。[英K.K.K.(三K)是Ku Klux Klan的缩写]
- 9.
三日曲水释义: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
- 10.
三月街释义: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 云南 大理 举行的规模盛大的集市贸易和赛马、射箭、歌舞等文化交流活动,俗称“三月街”,何百源《三月街的浪花》:“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 大理 三月街,我背起照相机便出发了。”
- 11.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2.
三面手释义:在三个不同活动领域或同一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熟练的人。
- 13.
上家释义:⒈几个人打牌、掷色子、行酒令等的时候,如轮流的次序是甲乙丙丁…,乙是甲的下家、丙的上家,丙是乙的下家、丁的上家。⒉商业活动中指交付给自己货物的人或单位。
- 14.
上窜下跳释义: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 15.
上蹿下跳释义:⒈(动物)到处蹿蹦: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⒉比喻人到处活动(贬义):上蹿下跳,煽风点火。
- 16.
下家释义:⒈(下家儿)(打牌、掷色子、行酒令等)下一个轮到的人。见〖上家〗。⒉(下家儿)商业活动中指在后面承接自己货物的人或单位。⒊谦称自己的家。
- 17.
下市释义:⒈(季节性的货物)已过产销旺季:立秋后西瓜下市。⒉结束一天的商业活动:太阳老高就下市了。
- 18.
不动声色释义: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 19.
不得意释义: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史记·太史公自序》:“重耳 不得意,乃能成霸。”唐 白居易《醉后听唱<桂华曲>》诗:“此是世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没接着老师的信以前,并且还不曾看见京报,便接着 管子金、何麦舟 他两家老伯的急脚信,晓得了老师这场不得意。”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崔骃 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就任。”
- 20.
不结盟运动释义:第三世界的国际性政治组织。1961年9月,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主要来自亚洲、非洲的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的活动原则,促进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到20世纪末,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经达到100多个,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
活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反释义: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 李逊 为 浙东 观察使。逊 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 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 2.
一场释义:⒈〈数量〉表示事情经过一次。⒉〈数量〉表示文娱体育活动进行了一次。
- 3.
一家释义:⒈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⒉指一人。⒊一家学说;一个流派。⒋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⒌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 4.
一番事业释义: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做出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且引起较大反响的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 5.
一线释义:⒈战争的最前线。⒉指直接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岗位:深入车间慰问一线工人。⒊数量词。形容极其细微:一线阳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
- 6.
七十二候释义: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汉 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
- 7.
万人拔河释义:每逢元宵佳节传统的扯绳活动,“万人扯绳”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汉、回、藏民族,参加人数达八万余人,其场面之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 8.
三K党释义:美国的一个反动恐怖组织。 提倡种族歧视,迫害黑人及一切进步人士,并从事其他破坏活动。[英K.K.K.(三K)是Ku Klux Klan的缩写]
- 9.
三日曲水释义: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
- 10.
三月街释义: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 云南 大理 举行的规模盛大的集市贸易和赛马、射箭、歌舞等文化交流活动,俗称“三月街”,何百源《三月街的浪花》:“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 大理 三月街,我背起照相机便出发了。”
- 11.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2.
三面手释义:在三个不同活动领域或同一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熟练的人。
- 13.
上家释义:⒈几个人打牌、掷色子、行酒令等的时候,如轮流的次序是甲乙丙丁…,乙是甲的下家、丙的上家,丙是乙的下家、丁的上家。⒉商业活动中指交付给自己货物的人或单位。
- 14.
上窜下跳释义: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 15.
上蹿下跳释义:⒈(动物)到处蹿蹦: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⒉比喻人到处活动(贬义):上蹿下跳,煽风点火。
- 16.
下家释义:⒈(下家儿)(打牌、掷色子、行酒令等)下一个轮到的人。见〖上家〗。⒉(下家儿)商业活动中指在后面承接自己货物的人或单位。⒊谦称自己的家。
- 17.
下市释义:⒈(季节性的货物)已过产销旺季:立秋后西瓜下市。⒉结束一天的商业活动:太阳老高就下市了。
- 18.
不动声色释义: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 19.
不得意释义: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史记·太史公自序》:“重耳 不得意,乃能成霸。”唐 白居易《醉后听唱<桂华曲>》诗:“此是世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没接着老师的信以前,并且还不曾看见京报,便接着 管子金、何麦舟 他两家老伯的急脚信,晓得了老师这场不得意。”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崔骃 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就任。”
- 20.
不结盟运动释义:第三世界的国际性政治组织。1961年9月,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主要来自亚洲、非洲的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的活动原则,促进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到20世纪末,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经达到100多个,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