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官 [jiān guān]
1. 在本官职以外,又任他官。
兼官 引证解释
⒈ 在本官职以外,又任他官。
引《韩非子·说林上》:“公佩僕璽而为行事,是兼官也。”
《韩非子·用人》:“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餘力於心,莫负兼官之责於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有长兼者,即同正官。”
兼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僭赏释义: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 唐 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鯾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諫如流之美。”《旧唐书·郭子仪传》:“况久经兵乱,僭赏者多,一人之身,兼官数四,朱紫同色,清浊不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 再入相,未及二年,变祖宗大乐,堕朝廷典故,缘葬事除宰相,除翰林学士,除观察使,其餘僭赏,不可悉纪。”
- 2.
光学士释义:即翰林学士。 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升转之速》:“若光学士,则自 嘉靖 末年 张蒲州 特拜,骇为奇事,今遂絶响。但为大宗伯兼官而已。”参见“光学”。
- 3.
六傅释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西晋 末始置此六职。唐 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宋 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晋书·何劭传》:“惠帝 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 劭 为太子太师。”唐 白居易《严绶可太子少傅制》:“东朝保傅,歷代尊崇。汉 择名儒,任先 疏广。晋 求耆德,选在 山涛。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六傅》。
- 4.
印纍绶若释义: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纍綬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严复《论世变之亟》:“然则印纍綬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可见矣。”
- 5.
新来释义:⒈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魏絳 曰:‘诸侯新服,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茅盾《子夜》十五:“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⒉近来。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元 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清 吴伟业《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 6.
累累若若释义:《汉书·佞幸传·石显》:“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纍纍若若”形容官吏众多。
- 7.
纍纍若若释义:《汉书·佞幸传·石显》:“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纍纍若若”形容官吏众多。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今也幸以二州八县,结一捲土之局,则朝臣之纍纍若若可幸无罪者,又何以谢 韩爌、张凤翔、李邦华 诸臣之或戍或去?”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亲民之官,非赏功酬劳之具也。有功有劳者以此赏之酬之,即非真有功真有劳者亦奔竞焉,而借以赏之酬之,而郡邑之纍纍若若者不知其所从来矣。”
- 8.
训农释义:谓教民务农。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元 姚燧《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训农。”
- 9.
院仕释义:院士兼官员,所以叫院仕。
- 10.
隆宠释义:指皇帝的厚爱。《续列女传·班婕妤》:“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於增成。”《晋书·傅咸传》:“臣虽不能灭身以全礼教,义无靦然,虚忝隆宠。”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四年》:“其入讚朝政者,乃有兼官,其出之国,亦不復假台司虚名为隆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