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旗纛 旗纛的意思
dào

旗纛

简体旗纛
繁体
拼音qí dào
注音ㄑㄧˊ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dào,(1)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2)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基本含义

指军队中的旗帜和旗杆,也用来比喻权威和威望。

旗纛的意思

旗纛 [qí dào]

1. 饰以鸟羽的大旗。

旗纛 引证解释

⒈ 饰以鸟羽的大旗。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旗纛旄麾,飞扬晻蔼。”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工部祭旗纛,霜降取用。”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来三峯矗,鼎立峙旗纛。”


旗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本县释义:⒈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岑彭 字 君然,南阳 棘阳 人也。王莽 时,守本县长。”⒉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⒊当地的知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⒋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 2.
      衙日释义:⒈衙参之日。唐 韩愈《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宋 刘敞《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时消。”参见“衙参”。⒉唐 宋 时节堂祭奠的日期。宋 戴埴《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参见“节堂”。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 3.
      越旗释义:⒈越军的旗纛。⒉泛指军旗。
    • 4.
      陪台释义:臣之臣,末等奴隶。泛指微贱罪隶。《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臺也。”宋 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仆臣台义》:“僕则三代奴戮,今罪人为奴矣。谓之臺者,罪人为奴又逃亡,復获之则为陪臺。”

旗纛(qi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旗纛是什么意思 旗纛读音 怎么读 旗纛,拼音是qí dào,旗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旗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