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绵 [sī mián]
1. 一种像棉花的絮的衣、被用材料,是用茧表面的乱丝加工而成。
英[silk wadding;]
丝绵 引证解释
⒈ 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引汉 王充 《论衡·别通》:“内中所有,柙匱所赢,縑布丝绵也。”
《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与 佗卿 屈指计见钱三亿餘万,餘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丝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絮释义:即丝绵。
- 2.
丝纩释义:丝和丝绵。
- 3.
丝绵释义:以下脚茧为原料,经过精炼、扯松所得的产品。丝绵轻松柔软,保暖性好,可用来絮衣服、被子等。
- 4.
吴绵释义:吴 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緜”。
- 5.
墨盒释义:⒈文具,方形或圆形的小盒子,内放丝绵,灌上墨汁,供毛笔蘸用。⒉打印机或复印机内用来装墨水或墨粉的装置。
- 6.
布絮释义:⒈布和丝绵。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⒉泛指棉衣。唐 白居易《村居苦寒》诗:“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 7.
挟纩释义:⒈披着绵衣。 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杜预 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晋 潘岳《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明 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清 秋瑾《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⒉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
- 8.
搓绵扯絮释义:雪下得很大,就好像搓弄丝绵,撕扯绵絮一样。
- 9.
楚纩释义:楚 地的丝绵。 《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子 伐 萧 ……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遂傅於 萧。”后因以“楚纊”指君上的赐与,有被德感恩之意。南朝 宋 谢庄《谢赐貂裘表》:“臣闻嚬笑不妄,韩 裳勿假;绩以昭庸,楚 纊爰逮。”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楚 纊 越 醪,方兹惭润。”
- 10.
漂絖释义:漂洗丝绵絮。语本《庄子·逍遥游》:“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宋 黄庭坚《戏答史应之》诗之二:“收得千金不龟药,短裙漂絖暮江寒。”
- 11.
火蚕绵释义:传说中南海所产的丝绵。
- 12.
白纩释义:新丝绵。
- 13.
粉絮释义:⒈洁白的丝绵。⒉指柳絮。⒊指丝绵做成的粉扑,用以蘸粉敷面。
- 14.
紞纩释义: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 15.
絮袄释义: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
- 16.
絺纩释义: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唐 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 17.
纤纩释义:细丝绵。《书·禹贡》:“厥篚纤纊。”孔 传:“纊,细緜。”孔颖达 疏:“纤是细,故言细绵。”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驰騖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纊。”《南史·刘訏传》:“訏 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 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纊。”
- 18.
纩缯释义:丝绵和缯帛。
- 19.
纩绵释义:亦作“纊緜”。 丝绵。
- 20.
纯绵释义:亦作“纯緜”。纯丝;丝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