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蛮狄 蛮狄的意思
mán

蛮狄

简体蛮狄
繁体蠻狄
拼音mán dí
注音ㄇㄢˊ ㄉ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n,(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组词】: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2) 愣,强悍。【组词】:一味蛮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组词】:蛮荒。(4) 方言,相当于“很”。【组词】:蛮好。

dí,(1)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2)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3)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4) 有力的麋鹿。(5) 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6) 姓。

基本含义

指外族或未开化的民族。

蛮狄的意思

蛮狄 [mán dí]

1. 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蛮狄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阎随侯 《西岳望幸赋》:“羌夷覩之以夺魄,蛮狄闻之以挫气。”


蛮狄(man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蛮狄是什么意思 蛮狄读音 怎么读 蛮狄,拼音是mán dí,蛮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蛮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