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义让 义让的意思
ràng

义让

简体义让
繁体義讓
拼音yì ràng
注音ㄧˋ ㄖ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ràng,(1) 不争,尽(jǐn)着旁人。【组词】:让步。让位。谦让。(2) 请。【组词】:让茶。(3) 许,使。【组词】:不让他来。(4) 任凭。【组词】:让他闹去。(5) 被。【组词】:让雨淋了。(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组词】:出让。转(zhuǎn )让。(7) 闪避。【组词】:让开。当仁不让。(8) 责备,谴责。【例句】:“二世使人让章邯”。(9) 古同“攘”,侵夺。

基本含义

指在行为举止中主动让步、让利,以维护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义让的意思

义让 [yì ràng]

1. 基于大义的谦让。

义让 引证解释

⒈ 基于大义的谦让。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於媵妾。朕嘉其义让。”
《后汉书·窦宪传》:“宪 以前太尉 邓彪 有义让,先帝所敬,而仁厚委随,故尊崇之。”


义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卧鼓释义: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李贤 注:“卧犹息也。”北周 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唐 钱起《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清 龚炜《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 2.
      设榻释义:⒈设置床榻。《新唐书·韦縚传》:“朔日於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縚 坐读之。”⒉《后汉书·徐穉传》载:徐穉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宋 梅尧臣《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 3.
      迎徐榻释义:东汉 豫章 人 徐稺 安贫乐道,恭俭义让,屡辟不就,世称高士。太守 陈蕃 敬之爱之,为 稺 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以“迎徐榻”表示敬贤礼士或称颂来客德高望重。
    • 4.
      鈇锧释义:亦作“鈇质”。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元 李翀《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清 黄宗羲《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

义让(yir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义让是什么意思 义让读音 怎么读 义让,拼音是yì ràng,义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义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