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东 [xī dōng]
1. 西方和东方。
2. 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3. 泛指四方,无定向。
4. 指酒杯。
6. 犹东西。泛指什物。
西东 引证解释
⒈ 西方和东方。
引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⒉ 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引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⒊ 泛指四方,无定向。
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⒋ 指酒杯。
引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⒌ 犹东西。泛指什物。
引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国语词典
西东 [xī dōng]
⒈ 西边和东边。宋·杨万里〈晚望〉诗:「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东。」也作「东西」。
引《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尉候于西东,合车书于南北。」
⒉ 比喻分离。
引唐·杜甫〈酬孟云卿〉诗:「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
唐·柳宗元〈重别梦得〉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西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今旦释义:今朝,今日。《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 代 从外来。”南朝 陈 徐陵《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唐 韩愈《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 2.
代马不思越释义: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山西东北部一带,泛指北方;越:古国名,泛指南方。北方所产的马不思念南方。比喻眷恋故土。
- 3.
吴越之地释义:吴越之地是借代的说法,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包括今江苏、浙江、上海、江西东部、安徽东及东南部、福建大部。因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区是吴国和越国的辖地而得名。吴越之地在历史上范围略有不同,古代楚之东、江之南皆为吴越,今专门指江南地区,即江苏、浙江、上海。
- 4.
巴西暖流释义:南大西洋西部南美洲沿岸的暖流。 大西洋南赤道洋流的南支,沿巴西东岸南流,在南纬40°附近,与西风漂流汇合。
- 5.
年荒释义:谷物歉收。 《晋书·儒林传·范宣》:“庾爰之 以 宣 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餉给之。”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诗:“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羈旅各西东。”《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
- 6.
弱龄释义:⒈弱冠之年。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 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时 粲 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明 宋濂《符氏世谱记》:“文昌 之年犹未弱龄,朝夕奔走乎西东。”⒉泛指幼年、青少年。晋 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逯钦立 注:“弱龄,弱年,少年。”南朝 梁 沈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弱龄便神情峻彻,非常童稚之伍,行仁尚道,洗志法门,至年十岁,慈念弥篤。”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旧
- 7.
怵迫释义:诱迫。 语出《管子·心术上》:“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文选·贾谊<鵩鸟赋>》:“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李善 注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后汉书·李固传》:“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李贤 注:“为利所诱,怵迫於忧勤也。”宋 司马光《答秉国第二书》:“静者不以怵迫乱其志也。”
- 8.
意变释义:⒈意态异常。《战国策·赵策一》:“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⒉千变万化。意,通“亿”。《汉书·贾谊传》:“怵迫之徒,或趋西东;大人不曲,意变齐同。”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意读亿万年之亿,《史记》正作亿。亿变,犹上文言千变万化也。”《汉书·礼乐志》:“帝临中坛,四方承宇,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 9.
接境释义:交界:山西东部同河北接境。
- 10.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释义:也叫晋冀鲁豫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始在山西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1938年4月,扩建为晋冀豫根据地。1941年1月和冀鲁豫及鲁西根据地合并为晋冀鲁豫边区,控制地区包括山西东南、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和西南部及江苏部分地区,人口2 500余万。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军民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多次粉碎日军进攻,自1937年冬至1944年春共作战3万余次,歼日伪军19万余人。
- 11.
柳浦释义:⒈植柳的水滨。唐 赵嘏《西江晚泊》诗:“茫茫靄靄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⒉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凤凰山 下。为 浙江 南北交通要津。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钱塘县》:“柳浦,六朝 时谓之 柳浦埭。刘宋 泰始 二年遣 吴喜 击 孔顗 等於 会稽,喜 自 柳浦 渡,取 西陵,击斩 庾业。”
- 12.
涖卜释义:监视占卜。《仪礼·士丧礼》:“族长涖卜及宗人吉服立于门西东面南上。占者三人,在其南北上,卜人及执燋席者在塾西。”
- 13.
淹中释义:⒈春秋 鲁国 里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於 鲁 淹中。”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里名也。”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三:“曩将 奄 宅证 淹中,肃肃微言謦欬逢。”⒉借指儒家学术中心。南朝 梁 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於时 淹中、稷下 之生,金华、石渠 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礼》春《诗》之化,再造双 川;淹中、稷下 之风,一匡三 蜀。”唐 皇甫冉《闲居作》诗:“学谢 淹中
- 14.
湘江释义:⒈洞庭湖水系河流之一,湖南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东北部,流贯湖南东部,在湘阴县注入洞庭湖。全长856千米。干支流大部分可通航。⒉乌江支流。在贵州中部。长137千米。
- 15.
潼关释义:地名。在陕西东部。向为军事重地。
- 16.
碧纱笼释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 魏野 尝从 莱公(寇準)游 陕府 僧舍,各有留题。后復同游,见 莱公 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 野 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 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 大笑
- 17.
粤语释义: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和港澳地区。
- 18.
胥徒释义:本为民服徭役者。后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 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諝,谓其有才知,为什长。”南朝 梁 何逊《早朝车子听望》诗:“胥徒纷络绎,騶御或西东。”唐 元稹《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是以选贤与能之柄,或碍於胥徒;冠婚丧祭之仪,不行於卿士。”宋 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胥徒费簿领,使客烦送迎。”清 曹寅《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章炳麟《革命道德论》:“幕客者,其才望驾胥徒而上之。”
- 19.
花葶释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北部、湖北、江西东部、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
- 20.
西河释义:⒈古地区名,春秋时指卫国的沿黄河地区(今河南浚县、滑县地区),在卫之西境。⒉战国时魏国黄河以西之地,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