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预制 预制的意思
zhì

预制

简体预制
繁体預製
拼音yù zhì
注音ㄩˋ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事前。【组词】:预习。预计。预见。预先。预言。预科。预测。预料。预祝。预知。预谋。预感。预算。(2) 参与。【组词】:干预。参预。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预先制作好,事先准备好。

预制的意思

预制 [yù zhì]

1. 在工厂中预先制成(如房屋的)全部或多数构件。

预制构件。

[ prefabricate; ]

2. 预先制订。

[ prepare; ]

预制 引证解释

⒈ 预先制造的。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高架空中的钢索,把一块块水泥预制块吊起来,然后送到下面去。”
《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这座预制板结构的大楼看上去很漂亮,可它没有筋骨。”


预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凿印释义: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 汉、魏、晋、南北朝 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 2.
      叠合箱释义:叠合箱由顶板、底板、侧壁三节插接而成,为预制叠合构件,是第一代产品,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自2007年-2009年逐渐退出市场,现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第二代箱体式组合板、第三代填充式组合板。
    • 3.
      吊装释义:用人工或机械把预制构件吊起来安装在预定的位置。
    • 4.
      土模释义:用土做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模型。制造方法与铸工造砂型相似。土模可以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并能节约大量木材。
    • 5.
      寿器释义:⒈棺材。 《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元嘉 二年崩。以帝弟 平原王 石 为丧主,敛以东园画梓寿器。”李贤 注:“梓木为棺,以漆画之。称寿器者,欲其久长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唐 杜牧《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感而成诗》:“縉云 新命詔初行,纔是孤魂寿器成。”⒉指生前预制的棺木。《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老伯的寿器是我备下的,如今用不着,是不好带去了。”骆宾基《胶东的“暴民”》:“每家农户……有老人的,就注意该挑什么木料的寿器。”
    • 6.
      工事释义:保障军队发扬火力和荫蔽安全的工程建筑物。包括射击、指挥、观察、掩蔽工事和堑壕、交通壕等。按构筑方式不同,分掘开式、暗挖式和堆积式;按性质不同,分永备工事和野战工事。永备工事用较坚固的建筑材料构筑,有较完善的战斗、生活设备;野战工事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构筑,战斗、生活设备比较简单。
    • 7.
      日制释义:古人年老预制送终之具;六十岁时,在一年内预制棺木;七十岁时,预制一季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八十岁时,预制一月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到九十岁,棺木衣物都已预制完毕,就日日修整以作送终之用。见《礼记·王制》。后以“日制”指死亡就在旦夕。《晋书·刘寔传》:“惠帝 崩,寔 赴山陵…… 寔 年踰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闕庭,大臣之节备矣。”
    • 8.
      管片衬砌释义:用在工厂或工地预制的构件拼装而成的隧道衬砌,采用装配式衬砌是地下工程的发展方向之一。
    • 9.
      锅底皂释义:油脂易于皂化而预制的锅底皂。
    • 10.
      预制围墙释义:又称预制构件组合围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氯化镁、珍珠岩、砂子、水泥等按照科学配比并经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种临时工程围墙。

预制(y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预制是什么意思 预制读音 怎么读 预制,拼音是yù zhì,预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预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