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半 过半的意思
guòbàn

过半

简体过半
繁体過半
拼音guò bàn
注音ㄍㄨㄛˋ ㄅ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bàn,(1) 二分之一。【组词】: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组词】: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3) 在中间。【组词】:半空。半路上。半夜。(4) 喻很少。【组词】:一星半点。

基本含义

超过一半,多于一半

过半的意思

过半 [guò bàn]

1. 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行程过半。

[more than half;]

过半 引证解释

⒈ 超过一半。

《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宋书·王敬弘何尚之传论》:“民户境域,过半於天下。”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学者当自得於过半之思,非尺喙所能尽也。”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中间的进步分子已经损失过半,目下群众基础是比较的薄弱了。”


国语词典

过半 [guò bàn]

⒈ 超过全数或全部的一半。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过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多半释义:超过半数;多半:小组成员一多半是年轻人。
    • 2.
      三策释义:⒈三道计谋。 《史记·苏秦列传》:“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⒉汉 董仲舒 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 武帝 所赏识,任为 江都 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宋 范成大《乙未元日书怀》诗:“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明 汪廷讷《种玉记·赠玉》:“空埋没天人三策,枉思量谈笑封侯。”⒊三篇策论。《西游记》第九回:“及廷试三策,唐王 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
    • 3.
      令格释义: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 4.
      八秩释义:亦作“八帙”。 亦作“八袟”。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唐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宋 陆游《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宋 龚颐正《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 5.
      击櫂释义:打桨。《汉书·严助传》:“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汉 王粲《为荀彧与孙权檄》:“今皆击櫂若飞,回柁若环。”
    • 6.
      半百释义:五十(多指岁数):年过半百。
    • 7.
      圭勺释义:圭、勺都是古代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行年过半世,功业欠圭勺。”
    • 8.
      坠逸释义:失落;散失。宋 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杜甫 本传云‘有集六十卷’,今所存者纔二十卷……坠逸过半,吁,可痛閔也!”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扶树正义,蒐举坠逸。”
    • 9.
      夏半释义: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 10.
      外诱释义:外界事物的诱惑。宋 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於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於道亦思过半矣。”宋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第一章总论:“盖欲学者於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谢觉哉《爱父母》:“有的青年本来性质不好,加上一些外诱,以致敢于公开遗弃父母甚至虐待父母。”
    • 11.
      多半释义:⒈(多半儿)⒉超过半数;大半:同学多半到操场上去了,只有少数还在教室里。⒊大概:他这会儿还不来,多半不来了。‖也说多一半。
    • 12.
      多数释义:⒈〈形+动〉多算;多查点。 ⒉〈名〉超过半数的数量。
    • 13.
      大半释义:⒈过半数;大部分:这个车间大半是年轻人。⒉表示较大的可能性:他这时候还不来,大半是不来了。
    • 14.
      大多数释义:超过半数很多的数量:大多数人赞成这个方案。
    • 15.
      太半释义:超过半数以上。
    • 16.
      岁候释义:一年的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唐 张仲素《反舌无声赋》:“配鸣鳩之拂羽,备岁候于三百六旬。”明 李东阳《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而今岁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 17.
      岁华释义:⒈时光,年华。南朝 梁 沉约《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后蜀 毛熙震《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宋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⒉犹岁时。南朝 齐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唐 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宋 范成大《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岁时”。⒊泛指草木。因其
    • 18.
      己巳之变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19.
      强半释义:大半;过半。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 潘岳 鬢,强半为多情。”宋 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 阴山 万里沙,谁将緑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 殷 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者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靠着这一发现,中国 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 20.
      成国释义:大国。 《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杜预 注:“成国,大国。”孔颖达 疏:“方四百里以上为成国。”宋 沉遘《五言送李瑜通判润州》:“在昔为成国,於今亦大州。”

过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多半释义:超过半数;多半:小组成员一多半是年轻人。
    • 2.
      三策释义:⒈三道计谋。 《史记·苏秦列传》:“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⒉汉 董仲舒 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 武帝 所赏识,任为 江都 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宋 范成大《乙未元日书怀》诗:“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明 汪廷讷《种玉记·赠玉》:“空埋没天人三策,枉思量谈笑封侯。”⒊三篇策论。《西游记》第九回:“及廷试三策,唐王 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
    • 3.
      令格释义: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 4.
      八秩释义:亦作“八帙”。 亦作“八袟”。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唐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宋 陆游《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宋 龚颐正《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 5.
      击櫂释义:打桨。《汉书·严助传》:“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汉 王粲《为荀彧与孙权檄》:“今皆击櫂若飞,回柁若环。”
    • 6.
      半百释义:五十(多指岁数):年过半百。
    • 7.
      圭勺释义:圭、勺都是古代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行年过半世,功业欠圭勺。”
    • 8.
      坠逸释义:失落;散失。宋 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杜甫 本传云‘有集六十卷’,今所存者纔二十卷……坠逸过半,吁,可痛閔也!”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扶树正义,蒐举坠逸。”
    • 9.
      夏半释义: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 10.
      外诱释义:外界事物的诱惑。宋 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於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於道亦思过半矣。”宋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第一章总论:“盖欲学者於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谢觉哉《爱父母》:“有的青年本来性质不好,加上一些外诱,以致敢于公开遗弃父母甚至虐待父母。”
    • 11.
      多半释义:⒈(多半儿)⒉超过半数;大半:同学多半到操场上去了,只有少数还在教室里。⒊大概:他这会儿还不来,多半不来了。‖也说多一半。
    • 12.
      多数释义:⒈〈形+动〉多算;多查点。 ⒉〈名〉超过半数的数量。
    • 13.
      大半释义:⒈过半数;大部分:这个车间大半是年轻人。⒉表示较大的可能性:他这时候还不来,大半是不来了。
    • 14.
      大多数释义:超过半数很多的数量:大多数人赞成这个方案。
    • 15.
      太半释义:超过半数以上。
    • 16.
      岁候释义:一年的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唐 张仲素《反舌无声赋》:“配鸣鳩之拂羽,备岁候于三百六旬。”明 李东阳《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而今岁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 17.
      岁华释义:⒈时光,年华。南朝 梁 沉约《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后蜀 毛熙震《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宋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⒉犹岁时。南朝 齐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唐 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宋 范成大《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岁时”。⒊泛指草木。因其
    • 18.
      己巳之变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19.
      强半释义:大半;过半。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 潘岳 鬢,强半为多情。”宋 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 阴山 万里沙,谁将緑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 殷 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者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靠着这一发现,中国 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 20.
      成国释义:大国。 《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杜预 注:“成国,大国。”孔颖达 疏:“方四百里以上为成国。”宋 沉遘《五言送李瑜通判润州》:“在昔为成国,於今亦大州。”

过半造句

1.过半年左右的排练,这部大型的历史剧如期上演。

2.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过半

3.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已经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4.过半年的筹备,我市运动会如期举行了。

5.过半年多的听课、观察,同学们深深地感到崔老师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

6.选票统计已经过半,谁能当选形势逐渐明朗了。

7.过半年的相处,我和小狗贝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8.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

9.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转眼已年过半百了。

10.张爷爷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度过半生的老红军。

过半(guob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半是什么意思 过半读音 怎么读 过半,拼音是guò bàn,过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