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 [nèi shāng]
1. 病因之一。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
英[ internal injury; ]
2. 病名。与内损同,由撞击跌扑、强力负重或其他因素伤及脏腑气血的一类病症。
3. 内心悲痛。
英[ sad; ]
内伤 引证解释
⒈ 心中悲痛。
引《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
《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皇后》:“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⒉ 中医学名词。指七情过极、劳累过度、饮食不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脏气损伤。
引《汉书·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
⒊ 中医学名词。泛指因跌、打、挤、碰等引起的血、气、脏腑、经络等的损伤。
引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他很怕两腿是受了内伤,永远不能行走!”
国语词典
内伤 [nèi shāng]
⒈ 中医指因身心过劳、饮食不适及七情六欲所导致的病症,相对于外感而言。
引《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⒉ 在伤科学上指跌、仆、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损伤。相对于外伤而言。
⒊ 心中悲痛。
引《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传》:「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唐·杜甫〈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
内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伤劳倦释义:内伤末传寒中病似外感阴证等。
- 2.
伤药释义:治疗身体内伤或外伤的药物。
- 3.
内壤释义:同“内伤”。 壤,通“伤”。《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范宁 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杨士勋 疏:“‘壤’字为《穀梁》音者皆为伤。徐邈 亦作伤。”宋 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诗:“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销。”
- 4.
劳伤释义:中医指由过度劳累引起的内伤病。
- 5.
啌嗽释义:中兽医病名。为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症候,五脏六腑皆可发生,但主要在肺。外感、内伤均能引发。一般分风寒啌嗽、肺热啌嗽和劳伤啌嗽等。
- 6.
回风释义:⒈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清 钱谦益《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⒉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⒊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唐 杜甫《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清 曹寅《惠山纳
- 7.
外彊中乾释义:亦作“外强中乾”。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唐 柳宗元《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 8.
头胀释义: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外感者多因感受湿邪、感冒或温病初期暑温余邪不清,或感受秽湿所致。根据不同症情,常用解表、清热、辟秽、化湿等法。内伤者,多因肝火上逆、湿热内阻所致,治宜泻肝降逆、清化湿热为主。
- 9.
寒中释义:⒈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⒉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 10.
愤惋释义:怅恨;愤恨。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后汉书·袁绍传》:“海内伤心,志士愤惋。”《北齐书·慕容绍宗传》:“绍宗 对曰:‘太后临朝,淫虐无道,天下愤惋,共所弃之。’”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三:“丈夫誓许国,愤惋復何有!”《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德驤 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减刑名,德驤 愤惋求见,欲面白其事。”
- 11.
手足心热释义:临床常见的症状,属内伤发热范畴。
- 12.
暗伤释义:⒈内伤⒉物体上的不显露的损伤。
- 13.
渊渊释义:⒈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唐 柳宗元《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元 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清 秦道然《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瞿曇 説如如。”梁启超《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若 谭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⒉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
- 14.
病因学说释义:这种把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较之以往更为合理、明确,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延用至今,即将病因分为外感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和其他致病因素三大类。
- 15.
益气释义:中医采用的一种补益气虚的治病方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
- 16.
脱营释义:中医谓情志内伤,形体消瘦,血脉虚减。
- 17.
腰痛释义:中医病证名。 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 18.
谈金匮释义: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此仲景不言之义。
- 19.
辟摽释义:抚心捶胸。极度忧伤时的动作。辟,通“擗”。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楚辞·王褒<九怀·思忠>》:“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鬱兮内伤。”王逸 注:“辟,拊心貌也。辟,一作擗。”洪兴祖 补注:“《诗》云:寤辟有摽。注云:辟,拊心也。摽,婢小切,击也。”
- 20.
迸伤释义:方言。 因勉强干重活致使身体受伤。迸,通“屏”。《新民晚报》2:“碰到青年农民说是迸伤,遇到年龄大的说是腰伤。”中医指胸胁内伤症,多由举重过度、用力不当或突然动作而致。症见胸闷胀痛,若络脉损裂,则有吐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