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臬宪 臬宪的意思
nièxiàn

臬宪

简体臬宪
繁体臬憲
拼音niè xiàn
注音ㄋㄧㄝˋ ㄒ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è,(1) 箭靶子。(2)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3) 标准,法式。【组词】:圭臬。

xiàn,(1) 法令。【组词】:宪章。宪令。宪兵。(2) 指“宪法”。【组词】:违宪。立宪。制宪。

基本含义

指拘泥于形式的官僚主义,追求繁文缛节,忽视实际需要。

臬宪的意思

臬宪 [niè xiàn]

1. 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

臬宪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另文申详臬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小人该死,昨夜飞瓦打伤的,正是臬宪大人。”


臬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晋鼎释义:鲁昭公 二十九年,晋国 大夫 赵鞅 和 荀寅 把前执政 范宣子 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清 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臺衡需 晋 鼎,海宇佇回春。”
    • 2.
      臬宪释义: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另文申详臬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小人该死,昨夜飞瓦打伤的,正是臬宪大人。”
    • 3.
      边尘释义:⒈边地的尘土。唐 岑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明 冯梦龙《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清 方文《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⒉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新城 太守 孟达 反,詔驃骑将军 司马宣王 讨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唐 戴叔伦《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清 陈梦雷《赠臬宪于公》
    • 4.
      陶甄释义:⒈比喻陶冶、教化。《文选·张华<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李善 注:“如淳 曰:陶人作瓦器谓之甄。”《晋书·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唐 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鑪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清 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禄微坚砥礪,俗野急陶甄。”⒉比喻造化,自然界。宋 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⒊比喻君王。五代 齐己《送司空学士赴京》诗:“重謁往年金牓主,便将才术佐陶甄。”明 薛蕙《送

臬宪(niex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臬宪是什么意思 臬宪读音 怎么读 臬宪,拼音是niè xiàn,臬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臬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