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李耳 李耳的意思
ěr

李耳

简体李耳
繁体
拼音lǐ ěr
注音ㄌㄧˇ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ǐ,(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例句】: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基本含义

指听力敏锐,能够清楚听到细微之音。

李耳的意思

李耳 [lǐ ěr]

1. 虎的别称。

李耳 引证解释

⒈ 虎的别称。

《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説虎本 南郡 中庐 李氏公 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虎》:“李耳当作狸儿,盖方言狸为李,儿为耳也。”


国语词典

李耳 [lǐ ěr]

⒈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⒉ 老虎的别名。

汉·扬雄《方言·卷八》:「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


李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彭李释义:彭祖 和 李耳 的并称。传说二人寿极绵长。
    • 2.
      朝元释义:⒈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唐 罗邺《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明 唐寅《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朝正”。⒉道教徒朝拜 老子。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唐 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韦庄《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宋 张孝祥《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
    • 3.
      李叟释义:指 老子 李耳。
    • 4.
      甘食好衣释义:甘:甜。 指吃穿都是好的。形容生活奢华。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示例: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近义词:锦衣玉食 反义词:粗衣粝食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5.
      老子释义:⒈〈名〉春秋末年老聃,即李耳。 古代道家主要代表人物。相传《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是李耳所作。⒉父亲。⒊骄傲的人自称(一般人只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 6.
      自化释义:自然化育。语本《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庄子·秋水》:“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史记·太史公自序》:“李耳 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唐 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二:“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李耳(li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李耳是什么意思 李耳读音 怎么读 李耳,拼音是lǐ ěr,李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李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