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宣敕 宣敕的意思
xuānchì

宣敕

简体宣敕
繁体
拼音xuān chì
注音ㄒㄨㄢ ㄔ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ān,(1) 公开说出,散布。【组词】: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2) 疏导。【组词】:宣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组词】: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5) 姓。

chì,(1) 帝王的诏书、命令。【组词】: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2) 告诫。【组词】:申敕。戒敕。(3) 古同“饬”,整顿。

基本含义

宣布圣旨或诏书。

宣敕的意思

宣敕 [xuān chì]

1. 见“宣勑”。

宣敕 引证解释

⒈ 见“宣勑”。


国语词典

宣敕 [xuān chì]

⒈ 通知传达命令。

《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 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

⒉ 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公文。

《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纪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
《金史·卷一三四·外国传上·西夏传》:「诏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宣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集释义:⒈大会聚;大集会。《后汉书·刘盆子传》:“三年正月,俱至 弘农,与 更始 诸将连战剋胜,众遂大集。”《北史·元文遥传》:“文遥 歷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大集,多令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⒉规模大的集市。浩然《一匹瘦红马》:“每逢二、七大集,店里都有东方红农业社的运输车,坐上很方便。”⒊敬称对方的文集。清 姚莹《与陆次山论文书》:“来教欲僕为大集作序,意在取义论文,循其涂轨,以进於成就。”
    • 2.
      宣勑释义:⒈亦作“宣敕”。亦作“宣勅”。发布命令。《后汉书·耿弇传》:“弇 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勑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 巨里城。”南北朝 以后,专指发布诏命。《宋书·文帝纪》:“便可宣敕内外,各有荐举。当依方銓引,以观厥用。”⒉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资治通鉴·晋高祖天福六年》:“帝之发 大梁 也,和凝 请曰:‘车驾已行,安从进 若反,何以备之?’帝曰:‘卿意如何?’凝 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 郑王,闻变则书诸将名,遣击之;帝从之。”胡三省 注:“宣出於枢密院,敕出於中书门下,时并枢密院於
    • 3.
      抄白释义:⒈公文的抄本或副本。《水浒传》第二二回:“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⒉抄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宣敕委官办验得别无冒伪,将抄白对读无差的本,分付该犯家属收掌听候去讫。”《西游补》第四回:“又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苦社会》第四三回:“﹝ 子丰 ﹞就在袋里取出张抄白的公文。”
    • 4.
      理算释义:⒈犹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纪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参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户部尚书 王巨济 专理算 江淮省。”《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云南。”⒉犹核算,计算。《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⒊审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
    • 5.
      画时释义:即时;立时。《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诸州率借钱帛,赦书到日,画时罢徵,出一千贯已上者与免科徭,一万贯已上者与授本州上佐云。”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两省及司封、兵部、吏部、甲库、学士、舍人院,据实録院所闕宣敕及詔书除目告词,如移牒暂借,使画时检寻报应,不得稽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五十家为大保……每一大保,夜轮五人往来巡警,遇有盗,画时声鼓,大保长以下率保丁追捕。”

宣敕(xuan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宣敕是什么意思 宣敕读音 怎么读 宣敕,拼音是xuān chì,宣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宣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