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 [jù jū]
1. 集中居住。
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英[inhabit a region;]
聚居 引证解释
⒈ 集中居住。
引《国语·晋语二》:“且夫偕出偕入难,聚居异情恶。”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諛也。怯諛聚居,是故笑之。”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幸而岁常丰,父兄家老聚居。可约束不幸。”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社员们祖祖辈辈都在浅山和丘陵地带聚居。”
国语词典
聚居 [jù jū]
⒈ 群居一处。
引《战国策·齐策三》:「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
聚居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共居释义:⒈共同居住。⒉同时存在(多指抽象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因一定的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 2.
汇集释义:聚集:汇集材料。把资料汇集在一起研究。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汇集到天安门广场。也作会集。
- 3.
群居释义:⒈成群聚居:群居穴处。⒉很多人聚在一起:群居终日。
- 4.
集中释义:⒈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集中兵力。 集中资金。⒉专注;不分散:精神很集中。
聚居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分居释义:一家人分开生活:他们夫妻两地分居。
聚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字帘释义:⒈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清 黄景仁《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丁字”、“丁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刘国钧《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⒉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清 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桃根 桃叶 无人问,丁字帘 前是断桥。”
- 2.
三曲释义:⒈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⒉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⒊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 3.
义聚释义:⒈聚众起义。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江 西 钟传 令公起於义聚。”此指 锺传 聚众万人,入据 抚州,言诸朝,诏拜刺史事。⒉以义聚居。《宋史·孝义传·樊景温》:“﹝ 樊景温、荣恕旻 ﹞兄弟异居积年。大中祥符 中,景温 樗树五枝并为一,恕旻 家榆树两本自合,两家感其异,復义聚。”
- 4.
乡闾释义:⒈亦作“鄊閭”。 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宋 王安石《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⒉家乡;故里。三国 魏 阮籍《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宋 曾巩《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元 秦竹村《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清 朱彝尊《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杀
- 5.
人落释义:人聚居的地方。
- 6.
仙洲释义:仙人聚居的水中陆地。
- 7.
仙薮释义:仙人聚居处。
- 8.
仙闾释义:指 泰山 南麓的 石闾。方士指为仙人聚居处,汉武帝 曾为立祠,故称。《初学记》卷十三引《汉书》:“上修五年之礼,而加禪祠 石閭 者,在 泰山 下阯南方,方士言仙閭也。”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 9.
侗剧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10.
依玛堪释义:赫哲族曲种。 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依靠口头流传。有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曲目,书目相传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国 黑龙江省 的赫哲族聚居区。
- 11.
侨乡释义:即归侨、侨眷聚居的地区。
- 12.
俚洞释义:指古代南方黎族聚居的山区。
- 13.
俞水释义: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 14.
傣剧释义:傣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
- 15.
农村释义:也叫乡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地区。较好地保留了大自然原有的景观,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其特点是:(1)人口较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形成田园风光;(2)家族聚居现象较明显;(3)工、商、金融、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城市”相对。
- 16.
北里释义:⒈古舞曲名。⒉称委靡粗俗的曲乐。⒊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⒋北面的里巷。
- 17.
十里红楼释义:指富贵人家聚居之所。
- 18.
半坡遗址释义: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重要遗址。在陕西西安。距今约六千年。反映了中国古代先人穴居方式演进的原始聚落聚居形态。自1953年发掘以来,已发现居住建筑基址46座,结构形式多采用木构架绑扎方式。居住区东面为制窑场,北面为墓葬区,三个功能区域用壕沟分开。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石制工具、骨制用品、装饰物及一陶罐菜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20.
南阮北阮释义: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聚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字帘释义:⒈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清 黄景仁《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丁字”、“丁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刘国钧《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⒉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清 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桃根 桃叶 无人问,丁字帘 前是断桥。”
- 2.
三曲释义:⒈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⒉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⒊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 3.
义聚释义:⒈聚众起义。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江 西 钟传 令公起於义聚。”此指 锺传 聚众万人,入据 抚州,言诸朝,诏拜刺史事。⒉以义聚居。《宋史·孝义传·樊景温》:“﹝ 樊景温、荣恕旻 ﹞兄弟异居积年。大中祥符 中,景温 樗树五枝并为一,恕旻 家榆树两本自合,两家感其异,復义聚。”
- 4.
乡闾释义:⒈亦作“鄊閭”。 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宋 王安石《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⒉家乡;故里。三国 魏 阮籍《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宋 曾巩《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元 秦竹村《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清 朱彝尊《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杀
- 5.
人落释义:人聚居的地方。
- 6.
仙洲释义:仙人聚居的水中陆地。
- 7.
仙薮释义:仙人聚居处。
- 8.
仙闾释义:指 泰山 南麓的 石闾。方士指为仙人聚居处,汉武帝 曾为立祠,故称。《初学记》卷十三引《汉书》:“上修五年之礼,而加禪祠 石閭 者,在 泰山 下阯南方,方士言仙閭也。”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 9.
侗剧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10.
依玛堪释义:赫哲族曲种。 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依靠口头流传。有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曲目,书目相传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国 黑龙江省 的赫哲族聚居区。
- 11.
侨乡释义:即归侨、侨眷聚居的地区。
- 12.
俚洞释义:指古代南方黎族聚居的山区。
- 13.
俞水释义: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 14.
傣剧释义:傣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
- 15.
农村释义:也叫乡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地区。较好地保留了大自然原有的景观,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其特点是:(1)人口较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形成田园风光;(2)家族聚居现象较明显;(3)工、商、金融、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城市”相对。
- 16.
北里释义:⒈古舞曲名。⒉称委靡粗俗的曲乐。⒊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⒋北面的里巷。
- 17.
十里红楼释义:指富贵人家聚居之所。
- 18.
半坡遗址释义: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重要遗址。在陕西西安。距今约六千年。反映了中国古代先人穴居方式演进的原始聚落聚居形态。自1953年发掘以来,已发现居住建筑基址46座,结构形式多采用木构架绑扎方式。居住区东面为制窑场,北面为墓葬区,三个功能区域用壕沟分开。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石制工具、骨制用品、装饰物及一陶罐菜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20.
南阮北阮释义: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