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lǚ bù wéi]
1. (?—前235),战国时卫国濮阳(现在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韩国都城,现在河南禹县)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英[Lu Buwei——the prime minister of Qin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235 B.C.);]
国语词典
吕不韦 [lǚ bù wéi]
⒈ 人名。(西元前?~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一书。
吕不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好释义:⒈绝美极其美丽。无比美好。⒉非常好。更多解释。⒊绝美,极其美丽。无比美好。《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取 邯郸 诸姬絶好善舞者与居。”司马贞 索隐:“言其姿容絶美,而又善舞也。”⒋非常好。《说唐》第五二回:“你们黑对黑,是一对絶好夫妻。”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真可以说是‘为遗老而遗老’,和现在文坛上的‘为艺术而艺术’,成为一副绝好的对子了。”
- 2.
絶爱释义:极其喜爱。《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私与(嫪毐)通,絶爱之。”宋 陆游《九里》诗:“谁知老子裴回意,絶爱山横淡靄中。”
- 3.
一字千金释义: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 4.
中男释义:⒈次子;诸子中居长幼之间者。《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史记·吕不韦列传》:“今 子楚 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唐 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中男 仁楷,少男 仁护、仁昉 等。”⒉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唐 杜甫《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⒊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
- 5.
会葬释义:⒈参加葬礼;会合送葬。《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之薨也,有 宋 师,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卫侯 来会葬。”《后汉书·杨赐传》:“公卿已下会葬。”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唐文宗 令全部宦官去会葬,郑注 纵亲兵杀死全部宦官。”⒉合葬。《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 十九年,太后薨,諡为 帝太后,与 庄襄王 会葬 茝阳。”
- 6.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 7.
删拾释义:删削捡取。《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吕不韦 者,秦 庄襄王 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宋 王安石《得子固书因寄》诗:“旧学待鐫磨,新文得删拾。”
- 8.
千金字释义:千金一字,形容文字价值极高。 语本《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 咸阳 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唐 杨炯《和郑校讐内省眺瞩思乡怀友》诗:“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牋。”唐 王维《上张令公》诗:“市閲千金字,朝开五色书。”唐 许孟容《答权载之离合诗》:“圣贤三代意,工艺千金字。”
- 9.
吕相释义:⒈指 春秋 时 晋 大夫 魏錡 之子 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魏錡 亦称 吕錡,故 魏相 亦有此称。《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 使 吕相 絶 秦。”杜预 注:“吕相,魏錡 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管仲 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⒉指 吕不韦。因曾为 秦 相,故称。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貌愧 潘郎 璧,文惭 吕相 金。”⒊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 10.
吕氏春秋释义: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共同编写。为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也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许多资料,以及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等。
- 11.
君侯释义:⒈秦 汉 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 《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 甘罗 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 吕不韦,不韦 封 文信侯,为 秦 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⒉汉 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三国 魏 曹丕《与锺大理书》:“近日 南阳 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宋 姜夔《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清 赵
- 12.
大期释义:⒈指妇女足月分娩的日期。《史记·吕不韦列传》:“姬自匿自身,至大期时,生子 政。”《左传·僖公十七年》“梁嬴 孕过期”唐 孔颖达 疏:“十月而产,妇人大期。”⒉指死期。汉 刘向《列女传·周郊妇人》:“君子谓 周 郊妇人,恶 尹 氏之助乱,知天道之不祐,示以大期,终如其言。”《南齐书·武帝纪》:“始终大期,圣贤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宋 司马光《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呜呼,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⒊共同的意愿。《文选·陆机<豪士赋>》:“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张铣
- 13.
奇货可居释义:把市面上稀少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卖。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后常用以比喻凭借某种技艺或把某种事物当作资本来博取名利地位或别的好处。
- 14.
嫪毐释义:战国 末 秦 人。 本为 吕不韦 舍人,因与 秦始皇 母私通,受宠幸,权倾一时。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后称善淫者为“嫪毐”。
- 15.
循表夜涉释义:出自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循表夜涉》是一则警示性很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间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否则会酿成大错。我们不能像文中的楚人一样墨守成规。
- 16.
情实释义:⒈真心。《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齐 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宋 主征 李煜 ……初出师,抚 曹彬 背曰:‘会取,会取。彼本无罪,只是自家著他不得。’此则情实之语也。”⒉实情;真相。《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不审其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史记·吕不韦列传》:“於是 秦王 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 吕不韦。”《宣和遗事》前集:“其人略无一语,亦无痛楚之色,终不肯吐露情实。”梁启超《
- 17.
杂家释义:⒈战国末期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标榜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即所谓“兼儒墨,合名法”,故名。代表著作有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和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鸿烈》(《淮南子》)等。⒉泛指学问涉猎很杂的学者。
- 18.
棫阳宫释义:秦昭王 时所建的宫殿。始皇 九年,夷 嫪毐 三族,迁太后于此宫。故址在今 陕西 扶风县 东北。参阅《史记·吕不韦列传》、《汉书·地理志上》、《三辅黄图·秦宫》。
- 19.
百岁释义:⒈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唐 韩愈 孟郊《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周立波《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⒉终身;毕生。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⒊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唐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宋 苏轼《汉高
- 20.
约艳释义:简洁华丽。汉 桓谭《新论》:“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汉 之 淮南王 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有能变易者,乃其事约艷,体具而言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