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番 [tōng fān]
1. 与海外往来。
3. 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
通番 引证解释
⒈ 与海外往来。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 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日本 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
⒉ 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
引清 叶梦珠 《阅世编》卷七:“﹝烟叶﹞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
清 李渔 《凰求凤·囚鸾》:“逢人莫漏机,有差池,终须究汝通番罪。”
通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市埠释义:犹商埠。 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西班牙 等经营贸易,估帆所达,及於西南洋、东南洋,各开市埠。”
- 2.
建置释义:⒈亦作“建寘”。扶植。《左传·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丰氏 也。”⒉建立;设置。《汉书·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 河南,建置 朔方。”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唐 柳宗元《四门助教厅壁记》:“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清 江上蹇叟《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则均不详也。”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时所谓‘国’本是等于部落的意思,所谓‘封建藩卫’也不过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种殖民部
- 3.
抽分释义:即抽解。旧时对沿海进出口贸易所征的税。《元史·世祖纪八》:“商贾市舶物货已经 泉州 抽分者,诸处贸易,止令输税。”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其年七月,又携土物求市,守臣请抽分如故事,詔復拒之。”参见“抽解”。
- 4.
番汉释义:⒈外族与 汉 族。宋 洪迈《夷坚三志己·王元懋巨恶》:“国王嘉其兼通番 汉 书,延为馆客,仍嫁以女,留十年而归。”⒉外族的汉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见街上一个番汉牵着一匹高头骏马。”
- 5.
番语释义: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唐 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阴方质子纔三十,译语受词番语揖。”《清史稿·选举志二》:“三五年后,有此一种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抚衙署及海关监督,应设繙译官承办洋务者,即於馆中遴选派充。”
- 6.
素封释义: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张守节 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中 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方文《宋遗民咏·谢皋羽翱》:“皋羽 故素封,破家为勤王。”吴晗《救灾必须停战》:“一位 湖南 朋友告诉我,他接到家信,亲戚朋友中有若干素封之家,都已有多人饿死。”
- 7.
藩垣释义:⒈藩篱和垣墙。 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 传:“藩,屏也,垣,墻也。”南朝 梁 殷芸《小说》:“公(郑玄)久游南 夏,今艰难稍平,儻有归来之思,无寓人於室,毁伤其藩垣林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清 许承钦《吕梁洪》诗:“乃知天工存地险,千里一曲当藩垣。”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迨 粤中 大府遣兵隳之,澳 夷不敢言,而实不便於藩垣之弛也。”⒉比喻卫国的重臣。唐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⒊比喻藩国、藩镇。唐 刘禹锡《贺雪镇州表》:“王承
- 8.
通番释义:⒈与海外往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 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日本 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⒉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清 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烟叶﹞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清 李渔《凰求凤·囚鸾》:“逢人莫漏机,有差池,终须究汝通番罪。”
- 9.
龙断释义:垄断。龙,通“垄”。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大西洋 人,后至而思龙断焉。”清 黄遵宪《番客篇》:“龙断兼贋鼎,巧夺等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