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下 名下的意思
míngxià

名下

简体名下
繁体
拼音míng xià
注音ㄇ一ㄥˊ ㄒ一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基本含义

指属于某人所有的、在某人名下的东西。

名下的意思

名下 [míng xià]

1. 某人名义之下。

这笔账记在我名下。

[ belong or be related to sb.; under sb.’s name; ]

2. 指有名声的人。

因到大邦,必要请一位大名下的先生,以附骥尾。——《儒林外史》

[ notable; ]

名下 引证解释

⒈ 名义之下。谓属于某人或与某人有关。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虽契勘得逐户名下见欠各只是二百贯以下。”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汪知县 公报私仇,借家人 卢才 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小死罪。”
《廿载繁华梦》第一回:“便把名下的产业,都糊混写过别人,换了名字。”

⒉ 用作同位语。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王工作员 来了,要找个能热心给大家办事的人,村长就找到我名下。”

⒊ 犹属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先时从公挨转,虽非外衙门选择,委任尚可观也。而逆 贤 尽行斥退,信用自己名下。”

⒋ 盛名之下。谓享有盛名。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赠王定国》:“名下难为久,丑好随手翻。”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都是名下先生,小弟也注有些经书,容日请教。”

⒌ 指享有盛名之士。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秋芙传》:“秋芙 既自命酒人,又自矜名下,睥睨餘子,旁若无人。”
《轰天雷》第四回:“史圭 兄当今名下,这首允推絶作。”


国语词典

名下 [míng xià]

⒈ 在某人名义之下。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而今因大老师和世叔来,是两位大名下,所以要时常来聆老师和世叔的教训。」


名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名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 形式为“——”。标示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只限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
    • 2.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3.
      伊索寓言释义:书名。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弗利基亚人,获释奴隶,善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成书于1世纪,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其中名篇有《狼和小羊》《乌龟和兔》等。
    • 4.
      六面印释义: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 流行于 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
    • 5.
      册籍释义:⒈名册。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英 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⒉记事记帐的簿册。 明 陆深 《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时 胡俊 已是招降了兄弟 胡显 ,将 东川 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 方苞 《<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 6.
      副末释义:⒈宋 杂剧、金 院本的脚色。 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嘉祐三年)》:“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下来,须勾副末接续尔。”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浑,又或添一人装孤。”明 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⒉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元 无名氏《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⒊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明 高明《琵琶记
    • 7.
      名下无虚士释义:谓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 犹言名不虚传。《陈书·姚察传》:“沛国 刘臻 窃於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餘条,竝为剖析,皆有经据。臻 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薛道衡 聘 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乃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宋 何薳《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仲甫 再三嘆服曰:‘名下无虚士也。’”
    • 8.
      名下释义:某人名义之下,指属于某人或跟某人有关:今天下午的活儿是小李替我干的,工作量不能记在我的名下。这事怎么搞到我名下来了?
    • 9.
      头下释义:⒈犹名下。 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来前项人户,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⒉辽 金 两代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所俘掠的人户,归其各自奴役,称“头下”。亦指由此种人户所建立的特置州县。《辽史·地理志一》:“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 上京 盐铁司。”《元代白话碑集录·1240年济源十方大紫微宫圣旨碑》:“兼不以是何头下官员人等,无得骚扰。”蔡美彪 注:“‘头下’或写作‘投下’,但非蒙古语的译音。辽 金 两代均有此制。”参阅《辽史·地理
    • 10.
      害肚历释义:⒈见“害肚历”。⒉亦作“害肚歷”。宋制,馆阁官员每夜轮一人值宿,如因故不能值宿,则于名下写上“肠肚不安”,故馆阁宿历(值宿登记本)相传谓“害肚历”。
    • 11.
      影庇释义:谓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
    • 12.
      投献释义:⒈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⒉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 13.
      查帐释义:⒈检查帐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去年交给大哥的,是整数二千银子,怎么我这回去查帐,却见我名下的股份,是二千二百五十两?”洪深《冯大少爷》:“老太爷从 苏州 来,就查帐,动了真气。”⒉谓查实。清 李渔《奈何天·计左》:“你説与他各房居住,不曾失身,这句话儿叫我那里去查帐。”
    • 14.
      洒派释义:⒈谓古代富户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逃避赋税。 ⒉分派;分摊。
    • 15.
      滚催释义:谓按限定时日依次催纳钱粮。《清会典事例·户部·催科》:“﹝ 康熙 ﹞三十九年题准:徵粮设立滚单,於纳户名下,註明田亩若干,该银米若干,春应完若干,秋应完若干。分作十限,每限应完若干,给发甲内首名,挨次滚催,令民遵照部例。”参见“滚单”。
    • 16.
      玉雪释义:⒈白雪。 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一月》:“彤云垂四面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宋 杨万里《送邹元升归安福》诗:“我昔见子 卢谿 南,炯如玉雪照晴嵐。”明 杨慎《谢同乡诸公寄川扇》诗之二:“自觉金风爽仙驭,谁将玉雪洒人寰。”⒉喻洁白美丽。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元 汤式《柳营曲·薛琼琼弹筝图》:“玉雪颜,翠云鬟,昭阳殿 里醉了几番。”明 王世贞《石羊生传》:“儿时肌体玉雪,眉目朗秀。”⒊喻高洁。唐 唐彦谦《吊方干处士》诗之一:“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
    • 17.
      知单释义:旧时常用的请客通知单,上边开列被邀请的人的名字,由专人持单依次通知,被邀请的人如果能到,一般在自己名下写“知”字,表示已经知道。如果不能到,一般在自己名下写“谢”字,表示谢绝。
    • 18.
      神座释义:亦作“神坐”。神主牌位。亦指神像坐位。《周礼·地官·遂师》“其属以幄帟先”汉 郑玄 注:“所以为葬窆之閒先张神坐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旧唐书·礼仪志三》:“苍璧之与苍牲,俱各奠之神座。”《花月痕》第五一回:“一座沉香雕花的龕,约有九尺多高,内奉先人坐像,龕前主题云:故东 越 孝廉 韦公 痴珠 神座。”冰心《记事珠·童年杂忆》:“据说他出了许多求神许愿的主意,比如说让我拜在 吕洞宾 名下,作为寄女,并在他神座前替我抽了一个名字。”
    • 19.
      老太释义:⒈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董老太 拄着拐杖出来问道:‘你们寻那个的?’”⒉称中年妇女或母亲。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现称 南京 中年妇人,当曰太太,若称为老太,则怒而不应;江 北则以老太为尊称,即称母亦曰老太也。”⒊明 代宫廷中厮役对宫女的尊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内廷结好》:“凡内人呼所配为菜户……唯名下人,及廝役辈,则曰某公为某老太弟兄。盖老太乃宫女尊称,而弟兄则翁嫗之别名也。”
    • 20.
      职次释义:⒈犹职位。《晋书·殷浩传》:“﹝ 浩 ﹞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宋 岳飞《奏收复唐邓州信阳军差官状》:“今契勘 唐 邓州、信阳军 知通签判职次、姓名下项。”⒉犹任上。指任职之处。清 钱谦益《孙子长徵君六十寿序》:“十年以来,里中故人朋好,长於我者已尽,少於我者职次老死,残躯老骨,独余一人在。”

名下(ming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名下是什么意思 名下读音 怎么读 名下,拼音是míng xià,名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