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战乱 战乱的意思
zhànluàn

战乱

简体战乱
繁体戰亂
拼音zhàn luàn
注音ㄓㄢˋ ㄌㄨ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luàn,(1) 没有秩序。【组词】:乱套。紊乱。凌乱。(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组词】: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3) 混淆。【组词】:乱伦。败常乱俗。(4) 任意随便。【组词】:乱吃。乱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组词】:淫乱。(6) 横渡。【组词】:乱流。(7) 治理。【组词】:乱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组词】:乱曰。

基本含义

指战争和混乱的状态。

战乱的意思

战乱 [zhàn luàn]

1. 战争的祸乱;战争中乱糟糟的局面。

[chaos caused by war;]

战乱 引证解释

⒈ 指战争引起的动荡混乱状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不断遭受战乱的 谷城 一带,自从 张献忠 的农民军驻扎在这里以后,稍稍有一些太平景象。”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特别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经过战乱,遗失了,回去我想也总可以收集得一些。”


国语词典

战乱 [zhàn luàn]

⒈ 因战争而引起的混乱状态。

如:「战乱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疾病传染,成为枪炮以外造成死亡的另一重大因素。」


战乱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和平释义:⒈指没有战争的状态。与“战争”相对。⒉温和,不猛烈:药性和平。

战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世浮沉释义:在战乱的年代里颠沛流离的生活。
    • 2.
      乱离释义: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
    • 3.
      亏耗释义:亏空损耗;损耗。《宋史·赵安易传》:“遣其典铸。既而大有亏耗,岁中裁得三千餘緡,众议喧然,遂罢之。”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国用之不足,虽由上之不节,而下焉者综覈之未精,虚文之糜费,蠹尅之多端,因循之亏耗,亦居其半焉。”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今银行取息不能更重於钱庄,格外轻微,又恐亏耗。”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经连年战乱,刚刚平定,奄奄一息,正如久病之后,勉强得一点生机,元气亏耗,病根还没有全去。”
    • 4.
      余烬释义:⒈燃烧后剩下的灰和没烧尽的东西:纸烟余烬。⒉比喻战乱后残存的东西:劫后余烬。
    • 5.
      侨寄法释义:两 晋 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 王导 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 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 6.
      侨置释义:六朝 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 7.
      侨流释义:东晋 南北朝 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宋书·谢晦传》:“义熙 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 晦 分判 扬、豫 民户,以平允见称。”
    • 8.
      克拉古斯释义:克拉古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人雷德洛夫兄弟为躲避战乱,由俄罗斯来到东北哈尔滨,以自制自售香肠为生,因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生意兴隆,兄弟中一人于1917年在沈阳和平区中华路商贸饭店附近开设分店,小雷德洛夫子承父业,一直经营到解放初期,在中苏合作期间,深得苏联专家青睐,被指定为专供食品,并因此得名“克拉古斯”,因在俄语中“克拉古斯”译为“大香肠”的意思。
    • 9.
      兵凶释义:战乱的祸患。
    • 10.
      兵火连天释义:形容战乱纷争遍及各地。
    • 11.
      兵灾释义:战乱带来的灾难。
    • 12.
      兵燧释义:犹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燃举的烟火。借指战乱。
    • 13.
      兵燹之祸释义: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
    • 14.
      兵燹释义:因战乱而造成的焚毁、破坏。 燹(xiǎn):野火。
    • 15.
      兵粮米释义:战乱时作为军队所需而征收的米。
    • 16.
      兵难释义:战事;战乱。
    • 17.
      兵革互兴释义: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 18.
      击柝释义: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易·繫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唐 杜甫《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復乌啼。”《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 宋 沉括《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明 高启《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击柝的声音三下,电车早已停了。”
    • 19.
      刀火释义:指战乱。
    • 20.
      劫尘释义:⒈亦作“刧尘”。亦作“刼尘”。凡尘,人世。⒉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战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世浮沉释义:在战乱的年代里颠沛流离的生活。
    • 2.
      乱离释义: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
    • 3.
      亏耗释义:亏空损耗;损耗。《宋史·赵安易传》:“遣其典铸。既而大有亏耗,岁中裁得三千餘緡,众议喧然,遂罢之。”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国用之不足,虽由上之不节,而下焉者综覈之未精,虚文之糜费,蠹尅之多端,因循之亏耗,亦居其半焉。”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今银行取息不能更重於钱庄,格外轻微,又恐亏耗。”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经连年战乱,刚刚平定,奄奄一息,正如久病之后,勉强得一点生机,元气亏耗,病根还没有全去。”
    • 4.
      余烬释义:⒈燃烧后剩下的灰和没烧尽的东西:纸烟余烬。⒉比喻战乱后残存的东西:劫后余烬。
    • 5.
      侨寄法释义:两 晋 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 王导 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 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 6.
      侨置释义:六朝 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 7.
      侨流释义:东晋 南北朝 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宋书·谢晦传》:“义熙 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 晦 分判 扬、豫 民户,以平允见称。”
    • 8.
      克拉古斯释义:克拉古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人雷德洛夫兄弟为躲避战乱,由俄罗斯来到东北哈尔滨,以自制自售香肠为生,因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生意兴隆,兄弟中一人于1917年在沈阳和平区中华路商贸饭店附近开设分店,小雷德洛夫子承父业,一直经营到解放初期,在中苏合作期间,深得苏联专家青睐,被指定为专供食品,并因此得名“克拉古斯”,因在俄语中“克拉古斯”译为“大香肠”的意思。
    • 9.
      兵凶释义:战乱的祸患。
    • 10.
      兵火连天释义:形容战乱纷争遍及各地。
    • 11.
      兵灾释义:战乱带来的灾难。
    • 12.
      兵燧释义:犹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燃举的烟火。借指战乱。
    • 13.
      兵燹之祸释义: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
    • 14.
      兵燹释义:因战乱而造成的焚毁、破坏。 燹(xiǎn):野火。
    • 15.
      兵粮米释义:战乱时作为军队所需而征收的米。
    • 16.
      兵难释义:战事;战乱。
    • 17.
      兵革互兴释义: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 18.
      击柝释义: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易·繫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唐 杜甫《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復乌啼。”《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 宋 沉括《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蜀 民尚怀击柝之惴。”明 高启《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击柝的声音三下,电车早已停了。”
    • 19.
      刀火释义:指战乱。
    • 20.
      劫尘释义:⒈亦作“刧尘”。亦作“刼尘”。凡尘,人世。⒉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战乱造句

1.战乱使他们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2.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里,无辜老百姓死于非命的如恒河沙数。

3.经过战乱,名园遗迹荡然无存,不禁感慨系之。

4.战乱中,他的全部藏书不幸被付之一炬。

5.凡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哪个没有切肤之痛?

6.战乱时的长安城十室九空。

7.母亲经历了战乱,忍受着饥寒,含辛茹苦几十年,终于把孩子们抚养成人。

8.战乱年代相比,太平盛世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

9.那年头战乱频仍,谁敢奢望自己能寿终正寝呢?

10.经过战乱,刘大娘如同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惊慌失措。

11.战乱后,圆名园遗迹荡然无存,他不禁感慨系之。

12.战乱时期,国家图书馆的许多古籍都被弄得残缺不全了。

13.人民在战乱之中,被迫离乡背井,四处逃亡。

14.为了逃避战乱,他不得不背井离乡。

15.人们在战乱的国土上,找不到一块安宁的绿洲。

16.停止战争,让人们远离悲惨的战乱生活。

17.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太平日子。

18.因为战乱,许多文物都散失了。

19.战乱地过后,千里同风,一片萧然。

20.战乱中的北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官员们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而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

战乱是什么意思 战乱读音 怎么读 战乱,拼音是zhàn luàn,战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战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