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俗 [qiǎn sú]
1. 粗浅;粗俗;通俗。
浅俗 引证解释
⒈ 粗浅;粗俗;通俗。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
《北齐书·王昕传》:“昕 雅好清言,词无浅俗。”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赋须韵脚意全》:“贺方回 言学诗於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於浅俗,奇古不流於怪癖。’”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意鍊则辞警闢,自无浅俗之患。”
徐特立 《怎样学习哲学》:“目前适于初学用的通俗哲学书,只是在字句和例子上面还浅俗,而内容却更模糊了。”
国语词典
浅俗 [qiǎn sú]
⒈ 浅白通俗。
引《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见了这些课本浅俗非凡,却大家倒要花大价钱买去读,心中气愤不过。」
浅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昏钝释义:⒈和缓,不强烈。 《南史·范晔传》:“﹝ 范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⒉愚鲁,愚笨。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择师》:“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⒊用为谦词。指愚鲁之人。宋 曾巩《祭宋龙图文》:“维昏钝之少与,独绸繆而有素,泪淋浪而莫收,情忉怛而奚愬。”⒋指眼神模糊而迟钝。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的眼睛也昏钝无光。”
- 2.
枣膏昏钝释义:《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於馨烈,乃当弥增於尤疾也。 ”原为斥朝士 羊玄保 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 3.
浅教释义:浅俗之教。
- 4.
浅言释义:⒈犹略言。⒉俗语;浅俗之言。
- 5.
稚俗释义:幼稚浅俗;幼稚平凡。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袁氏 为刻五集,五集即少年时所称‘文章 江 左家家玉,烟月 扬州 树树花’者是已。餘多稚俗之语,不堪覆瓿。”
- 6.
覆窠谈释义:指轻薄浅俗的言语。
- 7.
讹伪释义:⒈亦作“譌偽”。 诈伪。⒉讹错;错误。《旧唐书·吕才传》:“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才与学者十餘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明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扬扢今古,别裁譌伪,讨论先正之绪言,追考六经班马之谱谍,其在兹乎?其在兹乎?”清程石邻《鹌鹑谱》:“兹因精为裁订,广为稽求,文以青黄,正其讹伪,俾好事者暇时繙閲。”
- 8.
讹僞释义:亦作“譌偽”。诈伪。唐 白居易《策林一·风行浇朴由教不由时策》:“刑政偷薄,则讹伪起而奸宄臻。”亦作“譌偽”。讹错;错误。《旧唐书·吕才传》:“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 才 与学者十餘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明 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扬扢今古,别裁譌伪,讨论先正之绪言,追考六经 班 马 之谱谍,其在兹乎?其在兹乎?”清 程石邻《鹌鹑谱》:“兹因精为裁订,广为稽求,文以青黄,正其讹伪,俾好事者暇时繙閲。”
- 9.
连城宝释义:指极珍贵的宝物。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唐 元稹《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宝,翻成无当卮。”元 刘因《和陶·和饮酒》:“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参见“连城璧”。
- 10.
鄙拙释义:浅俗拙劣。
- 11.
鄙言累句释义: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