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 [gū léng]
1. 见“觚棱”。
觚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觚棱”。
⒉ 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参见“柧棱”。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
《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⒊ 借指京城。
引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⒋ 借指故国。
引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⒌ 棱角。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⒍ 比喻言行方正刚烈。见“觚稜”。
引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国语词典
觚棱 [gū léng]
⒈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内则别风之嶕峣。」
觚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棱觚释义: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因其呈方角棱瓣之形,故称。
- 2.
皇极殿释义:明 宫殿名。 本名 奉天殿,清 改名 太和殿,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皇极殿,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清 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中曰 中极殿,后曰 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 3.
觚棱释义:⒈亦作“觚棱”。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⒉借指京城。⒊借指故国。⒋棱角。⒌比喻言行方正刚烈。⒍见“觚稜”。
- 4.
金爵释义:⒈谓佩金印紫绶之爵位。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时 黄霸 在 潁川,以宽恕为治……下詔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文选·韦昭<博弈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刘良 注:“金爵,谓金印紫綬封人爵也。”⒉金制酒器。唐 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争欢酒蚁浮金爵,从听歌尘扑翠蝉。”⒊借指酒。《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又差第羣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⒋屋上所饰铜凤。《文选·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李善 注引《三辅故事》:“建章 宫闕上有铜凤皇,然金爵则铜凤也。”唐 张
- 5.
铜人释义:⒈铜铸的人像。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未央、长乐宫 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唐 韩翃《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诗:“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郁达夫《遇释无邻知旧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诗:“食子只今迷日月,铜人应更泣觚棱。”⒉指铜制人体针灸经络穴位模型。最早为 宋 王惟一 于 天圣 五年 公元1027年 创铸。宋 李荐《寒食》诗:“我亦茅簷自钻燧,煨针烧艾检铜人。”清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
- 6.
阙角释义:觚棱。
- 7.
食子释义:⒈战国 时,魏 将 乐羊 为表示忠于 魏国,而忍心吃了 中山国 烹其子所做的羹。事载《战国策·魏策三》、《中山策》、《韩非子·说林上》。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四:“乐羊 为 魏 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⒉混饭吃的人。郁达夫《遇释无邻知旧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诗:“食子只今迷日月,铜人应更泣觚棱。”⒊方言。食物。克非《春潮急》三七:“两旁田里,成群结队寻觅食子的八哥、棬果儿见人走过,惊得迎着朝阳扑扑乱飞。”⒋用乳汁哺育子女。《礼记·内则》:“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孔颖达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