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祸 [jí huò]
1. 遭灾难。
及祸 引证解释
⒈ 遭灾难。
引《史记·项羽本纪》:“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何文渊自经》:“乡人固虞 文渊 必及祸,谓在旦夕。”
及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事释义:⒈隐秘的事情。《战国策·赵策四》:“楼缓 将使,伏事辞行。”吴师道 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⒉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郑司农 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南朝 宋 鲍照《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刘某 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 令公 与罪名
- 2.
城门失火释义:因牵连而涉及祸害或损失,也说明事事之间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提醒我们用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属于联系的多样性中的间接联系,城门失火,要用到河里的水,水中生活着鱼。这是比喻祸事的蔓延,必将会伤害到无辜的人。
- 3.
戾园释义:戾太子 的陵园。 亦借指 戾太子。《汉书·戾太子刘据传》:“故皇太子諡曰 戾 ……以 湖閿乡 邪里聚 为 戾园。”《后汉书·张晧传》:“昔贼臣 江充,造构谗逆,至令 戾园 兴兵,终及祸难。”唐 李益《汉宫少年行》:“椒房宠移子爱夺,一夕秋风生 戾园。”参见“戾太子”。
- 4.
蜡丸帛书释义: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六:“乾德 三年,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蜡帛书”。唐 杜牧《窦列女传》:“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先奇 发丸见之。”
- 5.
赴告释义:春秋 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
- 6.
逃伏释义:逃亡隐匿。《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 赐 少孤。兄 显 报怨杀人,吏捕 显 杀之。 赐 与 显 子 信 卖田宅,同抛财产,结客报吏,皆亡命逃伏,遭赦归。”《宋书·自序传·林子》:“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