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宗长 宗长的意思
zōngcháng

宗长

简体宗长
繁体宗長
拼音zōng cháng
注音ㄗㄨㄥ ㄔ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ōng,(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组词】:祖宗。宗庙。宗祠。(2) 家族。【例句】: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3) 派别。【组词】: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组词】:宗旨。开宗明义。(5) 尊奉。【组词】:宗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组词】:宗师。(7) 量词,指件或批。【组词】:一宗心事。(8) 姓。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基本含义

宗长指的是家族或宗族中的长辈,也可以表示家族的宗主或族长。

宗长的意思

宗长 [zōng cháng]

1. 尊崇长者。宗族的首领。谓以之为首领。

宗长 引证解释

⒈ 尊崇长者。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厥初冥昧,不虑不营。欲以物开,患以事成。犯机触害,智不救生。宗长归仁,自然之情。”

⒉ 宗族的首领。

《隋书·经籍志二》:“及 周太祖 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録,纪其所承。”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第四节便说他在京师一天一天地又发展起来,族里的人繁昌起来了,他们大开筵席,杀猪宰羊,吃得酒醉肉饱,他就做了同族人的酋长也就是宗长。”

⒊ 谓以之为首领。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


宗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瓣香释义: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 2.
      中烦释义:胸中烦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帝将立 曹淑妃 为后,淑妃 谓 王德妃 曰:‘吾素病中烦,倦於接对,妹代我为之。’”胡三省 注:“中烦,谓胸中烦热。”
    • 3.
      九章衣释义:指帝王的礼服。上绣龙等九种图案,故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知祥 自作九旒冕,九章衣。”参见“九章”。
    • 4.
      仙禽释义:指鹤。 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语本《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騏骥也。”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唐 刘禹锡《飞鸢操》:“青鸟自爱 玉山 禾,仙禽徒贵 华亭 露。”
    • 5.
      仙骥释义: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騏驥也。”宋 黄庭坚《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驥,羾九关而天翱。”
    • 6.
      侨治释义:借他处为治所。 《新唐书·王翃传》:“前经略使 陈仁琇、元结、长孙全绪 等皆侨治 藤、梧。翃至,言於众曰:‘我,容州 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 容 乃止。’”《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赐 契丹 东丹王 突欲 姓 东丹,名 慕华,以为 怀化 节度使、瑞、慎 等州观察使”元 胡三省 注:“余按 唐 贞观 十年,以 乌突汗达干部落 置 威州 於 营州 之境,后更名 瑞州,侨治 良乡 之 广阳城。”
    • 7.
      僵踣释义:⒈倒毙。亦指倒毙的野兽尸体。《文选·张协<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李善 注:“《周礼》注曰:四足死者曰胔。《尔雅》曰:僵,仆也。”吕延济 注:“僵踣,毙也。”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而吾国民则如中蛊毒,臟腑蚀尽,终必死亡;如遇鬼妻,精髓日枯,立见僵踣。”⒉跌倒。唐 元稹《将进酒》诗:“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上视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於 紫宸门 外,老病几至僵踣。”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父死,伯不弔,疑将祔於祖。一夕,轝其柩他山,哀呼
    • 8.
      团保释义:编组民户,使相互监督、担保。 《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乞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胡三省 注:“团保者,团结户口,使之互相保识。”
    • 9.
      国仪释义:国家的礼仪;朝廷的礼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三国 魏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孔颖达 疏:“居在亲近而得其位,明习国之礼仪。”《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传瓘 既袭位,更名 元瓘,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
    • 10.
      差署释义:派人署理。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凡 剑南 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 知祥 差署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
    • 11.
      廷参释义:在廷前参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癸未,中书奏节度使见元帅仪,虽带平章事,亦以军礼廷参,从之。”胡三省 注:“今望令诸道节度使以下,凡带兵权者,见元帅,阶下具军礼参见。”宋 郭彖《睽车志》卷三:“觷 踞坐厅事,引 悦 廷参,悦 甚不堪。”
    • 12.
      征马释义:⒈远行的马。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饲征马令硬实法:细剉芻……和穀豆秣之。”石声汉 注:“征马,是能远行的马。”南朝 梁 江淹《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⒉战马。南朝 梁 江淹《征怨》诗:“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鷙鸟休巢,征马踟躕。”《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元年》:“又献征马万五千匹。”胡三省 注:“征马,战马也。”
    • 13.
      恇骇释义:惊慌。 《晋书·司马休之传》:“闻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周书·齐炀王宪传》:“齐 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恇骇,竝各退散。”《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时宫门皆闭,上宿于左军,中外不知上所在,人情恇骇。”
    • 14.
      掩心释义:⒈护胸的铠甲。《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从荣 大惊,命取铁掩心擐之,坐调弓矢。”胡三省 注:“甲在胸前者谓之掩心。”《三国演义》第四八回:“韩当 独披掩心,手执长鎗,立於船头。”⒉刀柄末端铆住刀心的部位。《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掣出那口尖刀来;右手四指笼着刀靶,大母指按住掩心。”《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向铜旋子里拿起那把尖刀,右手四指拢定了刀把,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
    • 15.
      易月释义:古丧礼,父母之丧,服丧三年,自 汉文帝 始以日易月,缩短丧期,谓之“易月”。《晋书·礼志中》:“孝文 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今遵遗詔,行易月之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辛未,帝始御 中兴殿。帝自终易月之制。”胡三省 注:“循 汉 晋 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释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辛巳,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弃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羣臣自遵易月之令。有司讨论仪制以闻。’”
    • 16.
      曏日释义:昔日;以前。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帝﹞遣监门上将军 张籛 往諭旨,以曏日致仕,安重诲 矫制也。”
    • 17.
      检责释义:检查。唐 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右準律,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臣往任 袁州 刺史,日检责州界内,得七百三十一人。”《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从璋 检责其家貲,不及数千緡而已。”《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给一年盐,使其四季输价。”
    • 18.
      牙推释义:⒈唐 代官名。职位在节度推官之下。《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愬 饵其药颇验,遂有宠,署为牙推。”胡三省 注:“牙推,在节度推官之下。”⒉亦作“牙椎”、“牙槌”、“牙搥”。对医、卜、星、算等术士的称呼。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竭力,把个牙推请;则怕小处尽是打当。”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我穿着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又不是坐崖头打当牙椎。”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赤紧的当村里都是些打当的牙槌。”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
    • 19.
      狐狼释义:喻奸诈凶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乃遣供奉官 李存瓌 赐 知祥 詔曰:‘董璋 狐狼,自貽族灭。’”胡三省 注:“曰狐者,言其依凭窟穴;曰狼者,言其抗厉犯上。”
    • 20.
      狼抗释义:亦作“狼伉”。亦作“狼亢”。傲慢,暴戾。《晋书·周顗传》:“处仲 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寧有限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佑 平生,狼抗无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孙岳 颇得豫内廷密谋,冯(冯贇)朱(朱弘昭)患 从荣 狼伉,岳 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宗长(zong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宗长是什么意思 宗长读音 怎么读 宗长,拼音是zōng cháng,宗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宗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