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进善 进善的意思
jìnshàn

进善

简体进善
繁体進善
拼音jìn shàn
注音ㄐㄧㄣˋ ㄕ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1)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组词】: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2) 入,往里去。【组词】:进见。进谒。进谗。(3) 吃,喝。【组词】: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 收入或买入。【组词】: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 奉上,呈上。【组词】:进言。进奉。进献。(6)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shàn,(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组词】: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2) 好的行为、品质。【组词】:行善。惩恶扬善。(3) 高明的,良好的。【组词】:善策。善本。(4) 友好,和好。【组词】:友善。亲善。和善。(5) 熟悉。【组词】:面善。(6) 办好,弄好。【组词】:善后。(7) 擅长,长(cháng )于。【组词】:善辞令。多谋善断。(8) 赞许。【例句】:“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9) 好好地。【组词】:善待。善罢甘休。(10) 容易,易于。【组词】:善变。善忘。多愁善感。(11) 姓。

基本含义

改正错误,向善行进。

进善的意思

进善 [jìn shàn]

1. 进呈善言。

3. 进举贤善之人。

进善 引证解释

⒈ 进呈善言。

《晏子春秋·问上十七》:“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过者有赏。”
张纯一 校注:“奬进善言敢直諫者。”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至于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审其诅祝,察其谤议,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⒉ 进举贤善之人。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多贤乃能进善进善乃能退恶。”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仪决水以进善,钧絶絃以黜恶。”
唐 张鷟 《龙筋凤髓判》:“求贤为国,进善无私。”


进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 2.
      刑清释义:刑罚公正清明。语本《易·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书·叙传下》:“我德如风,民应如屮,国富刑清,登我 汉 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是以进善黜恶,俗泰刑清而天下风化矣。”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奉命来守西 蜀 ,且喜刑清政简,盗息民安。”
    • 3.
      善旌释义:古代人主为求善言所立之旗。语出《管子·桓公问》:“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汉书·文帝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欲有进者,立於旌下言之。”宋 范仲淹《从谏如流赋》:“我后光被羣方,柔怀多士,陈谤木而听政,建善旌而求理。”
    • 4.
      弼违释义: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汉 之末世则异於兹……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唐 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讎自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闕,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諛,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 5.
      彻膳释义: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 6.
      得路释义:⒈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⒉当道,当权。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忆当年,天章阁 上,建明 尤伟,庆历 诸贤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 7.
      成周释义:⒈古地名。即 西周 的 东都 洛邑。故址据传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郊。《书·洛诰》:“召公 既相宅,周公 往营 成周。”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阳 者,周公 营下都以迁 殷 顽民,是为 成周。”⒉借指 周公 辅 成王 的兴盛时代。汉 扬雄《解嘲》:“有建 娄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则繆矣。”唐 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一顾 成周 力有餘,白云闲钓五溪鱼。”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夫《关雎》始《风》,《清庙》始《颂》,《鹿鸣》始《小雅》,《文王》始《大雅》,拨乱返正,而多士翕化,思进进善,而
    • 8.
      旌木释义: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谤木。 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诽谤之木。”卢辩 注:“[旍(旌),] 尧 置之,令进善者立於旍下也。﹝木,﹞ 尧 置之,使书政之愆失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景运之世,言在都俞,其次言在旌木,其次言在庭陛,其次言在疏牘,其次言在歌謡。”
    • 9.
      旌鼓释义:⒈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諫之鼓。”《魏书·高祖纪上》:“昔之哲王,莫不博採下情,勤求箴諫,建设旌鼓,询纳芻蕘。”⒉旌旗和战鼓。
    • 10.
      献可替不释义: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1。
    • 11.
      私问释义: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愿有私问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杨坚 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处?’”
    • 12.
      进善惩恶释义: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同“进善惩奸”。
    • 13.
      进善旌释义:上古专为进善言的人发表意见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旗帜。
    • 14.
      进善黜恶释义:进用贤善,黜退奸恶。同“进善退恶”。
    • 15.
      进良释义:⒈进用贤良之士。《荀子·致士》:“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⒉增进善良的品德。《大戴礼记·诰志》:“在国统民如恕,在家抚官而国,安之勿变,劝之勿沮,民咸废恶如进良。”

进善(jin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进善是什么意思 进善读音 怎么读 进善,拼音是jìn shàn,进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进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