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zhòng fēng]
1. 中医病症名。多由脑血管栓塞或发生血栓、脑溢血等引起。初起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身子偏瘫或截瘫,严重时即时死亡。
英[apoplexy; have a stroke;]
中风 引证解释
⒈ 麻将牌中有四张刻红色“中”字的牌,称为“红中”,又称“中风”。
引《续孽海花》第四八回:“那时 金甫 正是庄家,上家发东风, 金甫 碰了;下家发中风, 金甫 又碰。”
⒉ 病名。指脑血管栓塞或脑内小血管破裂等病患。
引《汉书·叙传上》:“﹝ 班伯 ﹞道病中风,既至,以侍中光禄大夫养病。”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元 江浙 行省有某平章者,将之任,道间忽染中风,四肢不举,延吾乡 葛可久 治之。”
⒊ 病名。指外感风邪的病患。
引《难经·五十八难》:“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东观汉记·光武纪》:“十七年,帝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讖多,御坐廡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
⒋ 患中风病。
引《后汉书·韩棱传》:“初为郡功曹,太守 葛兴 中风,病不能听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梁子辅 年且五十,中风,右臂不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长公泰 有僕妇年二十餘,中风昏眩,气奄奄如缕,至夜而絶。”
⒌ 发疯,精神错乱。风,通“疯”。
引清 袁枚 《新齐谐·科场》:“张 忽囈语不止,自披其颊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忝然作房考乎!’自駡自击不止。家人以为中风,急请众房考检视之。”
国语词典
中风 [zhòng fēng]
⒈ 脑溢血的别称。参见「脑溢血」条。
中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络释义:中风类型之一。
- 2.
中腑释义:中风类型之一,亦称风中腑。
- 3.
中风七穴释义:治疗中风的七个经验效穴。
- 4.
人中释义:针灸穴位名。位于上唇的鼻唇沟中央上三分之一处。主治癫痫、昏迷、中风、中暑、昏厥等。
- 5.
偏风释义:病名。 中风,半身不遂。《素问·风论》:“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魏书·张彝传》:“见代还 洛,犹停废数年,因得偏风,手脚不便。”参见“偏枯”。
- 6.
刀风释义:⒈佛教语。 人临终时,备受死苦,四大分离。其中风解肢节如刀,名为刀风。⒉泛指狂暴的风。
- 7.
卒中释义:⒈病,多由脑血栓、脑出血等引起。 初起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半身不遂或截瘫,严重时很快死亡。⒉患卒中病。‖通称中风(zhòngfēng),也叫脑卒中。
- 8.
南乡子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⒉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9.
危脑帽释义:五代 蜀 中风行的一种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蜀 人富而喜遨,当 王 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
- 10.
嗽获释义:中风病人嘴角抽搐的样子。《文选·宋玉<风赋>》:“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李善 注:“啗齰嗽获,中风人口动之貌。”
- 11.
大厥释义:属“中风”的病症。 指中风卒倒,昏迷不醒的证候,与“厥证”昏倒不久即行复苏的症状有别。
- 12.
天畔释义:犹天边;天际。常用以形容很远的地方。唐 宋之问《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唐 杜甫《即事》诗:“天畔羣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郭沫若《水调歌头·第一颗氢弹爆炸》词:“促进国民经济,鼓舞第三世界,天畔彩霞鲜。”
- 13.
天象释义:⒈天文现象:观测天象。⒉天空中风、云等变化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天象预测天气的变化。
- 14.
奥勃洛摩夫释义:长篇小说。俄国冈察洛夫作于1859年。年轻地主奥勃洛摩夫住在彼得堡,靠领地的田租生活。他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干。朋友希托尔兹为改变他的懒惰,给他介绍了姑娘奥尔迦。他爱上奥尔迦,但又怕麻烦不愿结婚。奥尔迦伤心出国,他则与女房东同居,最后中风不起。
- 15.
寒中释义:⒈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⒉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 16.
感风释义:⒈谓中风。 ⒉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参见“感风簿”。
- 17.
挛废释义:风瘫。《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及至都,以中风冷,遂致挛废,数年方愈。”
- 18.
方道彰释义:传说中风神名。
- 19.
族群释义:⒈指由共同语言、宗教、信仰、习俗、世系、种族、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社会文化群体。⒉泛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一群人:高血压患者是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族群。
- 20.
气中释义:为类中风症候之一。
中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络释义:中风类型之一。
- 2.
中腑释义:中风类型之一,亦称风中腑。
- 3.
中风七穴释义:治疗中风的七个经验效穴。
- 4.
人中释义:针灸穴位名。位于上唇的鼻唇沟中央上三分之一处。主治癫痫、昏迷、中风、中暑、昏厥等。
- 5.
偏风释义:病名。 中风,半身不遂。《素问·风论》:“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魏书·张彝传》:“见代还 洛,犹停废数年,因得偏风,手脚不便。”参见“偏枯”。
- 6.
刀风释义:⒈佛教语。 人临终时,备受死苦,四大分离。其中风解肢节如刀,名为刀风。⒉泛指狂暴的风。
- 7.
卒中释义:⒈病,多由脑血栓、脑出血等引起。 初起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半身不遂或截瘫,严重时很快死亡。⒉患卒中病。‖通称中风(zhòngfēng),也叫脑卒中。
- 8.
南乡子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⒉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9.
危脑帽释义:五代 蜀 中风行的一种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蜀 人富而喜遨,当 王 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
- 10.
嗽获释义:中风病人嘴角抽搐的样子。《文选·宋玉<风赋>》:“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李善 注:“啗齰嗽获,中风人口动之貌。”
- 11.
大厥释义:属“中风”的病症。 指中风卒倒,昏迷不醒的证候,与“厥证”昏倒不久即行复苏的症状有别。
- 12.
天畔释义:犹天边;天际。常用以形容很远的地方。唐 宋之问《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唐 杜甫《即事》诗:“天畔羣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郭沫若《水调歌头·第一颗氢弹爆炸》词:“促进国民经济,鼓舞第三世界,天畔彩霞鲜。”
- 13.
天象释义:⒈天文现象:观测天象。⒉天空中风、云等变化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天象预测天气的变化。
- 14.
奥勃洛摩夫释义:长篇小说。俄国冈察洛夫作于1859年。年轻地主奥勃洛摩夫住在彼得堡,靠领地的田租生活。他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干。朋友希托尔兹为改变他的懒惰,给他介绍了姑娘奥尔迦。他爱上奥尔迦,但又怕麻烦不愿结婚。奥尔迦伤心出国,他则与女房东同居,最后中风不起。
- 15.
寒中释义:⒈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⒉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 16.
感风释义:⒈谓中风。 ⒉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参见“感风簿”。
- 17.
挛废释义:风瘫。《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及至都,以中风冷,遂致挛废,数年方愈。”
- 18.
方道彰释义:传说中风神名。
- 19.
族群释义:⒈指由共同语言、宗教、信仰、习俗、世系、种族、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社会文化群体。⒉泛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一群人:高血压患者是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族群。
- 20.
气中释义:为类中风症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