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抟沙 抟沙的意思
tuánshā

抟沙

简体抟沙
繁体摶沙
拼音tuán shā
注音ㄊㄨㄢˊ ㄕ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uán,(1) 把东西揉弄成球形。【组词】:抟泥球。抟纸团。(2) 凭借。【例句】:“抟扶摇而直上”。

shā shà,(1) 非常细碎的石粒。【组词】: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2) 像沙的东西。【组词】:沙糖。豆沙。沙瓤。(3)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组词】:沙哑。(4) 姓。(1)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基本含义

抟沙意为捧起沙土,形容力量雄厚,能够扬起大量的沙土。

抟沙的意思

抟沙 [tuán shā]

1. 捏沙成团。比喻聚而易散。比喻团结人民。

抟沙 引证解释

⒈ 捏沙成团。比喻聚而易散。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亲友如摶沙,放手还復散。”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订盟闻难》:“暂时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沪渎唱和诗序》:“时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馆中,饮酒赋诗。乃不数日即为摶沙之散。”

⒉ 比喻团结人民。

清 秋瑾 《感怀》诗:“摶沙有愿兴亡 楚,博浪 无椎击暴 秦。”


国语词典

抟沙 [tuán shā]

⒈ 一团沙子。比喻无凝结力而易散。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诗:「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


抟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寓钱释义:即纸冥钱。 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魏 晋 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新唐书·王璵传》:“汉 以来葬丧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璵 乃用之。”《宋史·礼志二二》:“建炎 四年,南平王 薨,差 广南西路 转运副使 尹东玽 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纸钱曰寓钱,言其寓形於钱也。”
    • 2.
      渺漫释义:⒈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唐 高适《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明 高濂《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⒉模糊;虚幻。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⒊稀少;消失。唐 唐彦谦《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
    • 3.
      端罩释义:清 代一种极珍贵的皮制礼服。其式似裘衣而较宽,长毛外向,左右衩微高,各悬飘带一。虽亲王亦非赐赉不能服。参阅 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
    • 4.
      裹骽释义:即裹腿。骽,“ 腿 ”的古字。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曰行縢,犹是 汉 时语,今俗谓为裹骽,或裹缠。”参见“ 裹腿 ”。

抟沙(tuansh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抟沙是什么意思 抟沙读音 怎么读 抟沙,拼音是tuán shā,抟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抟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