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衣 [dān yī]
1. 只有一层衣料的衣服。
英[unlined garment;]
单衣 引证解释
⒈ 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引《管子·山国轨》:“春縑衣,夏单衣。”
宋 苏轼 《回文冬闺怨》词:“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浦回子》:“饮以瓢水,清甘如醴,由此不饥不寒,雪天可著单衣。”
⒉ 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亦为吊服或士大夫之便服。参阅《宋书·礼志五》。
引《晋书·简文帝纪》:“奉迎帝於 会稽 邸,於朝堂变服,著平巾幘、单衣。”
《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单衣, 江 左诸人所以见尊者之服,所谓巾褠也。”
《宋书·礼志五》:“诸受朝服,单衣七丈二尺。”
国语词典
单衣 [dān yī]
⒈ 单层的布质衣服。
引《管子·山国轨》:「春缣衣,夏单衣。」
反夹衣
单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半头帻释义:古时童子的头巾。《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 时年十五……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唐 李贤 注:“幘巾,所谓覆髻也。《续汉书》曰:‘童子幘无屋,示未成人也。’半头幘即空顶幘也,其上无屋,故以为名。”
- 2.
单复释义:⒈单衣或复衣。亦指更换单衣或复衣。⒉简单和繁复。指字的笔划少和多。⒊古代战术之一种。犹奇正。
- 3.
单夹释义:⒈单衣和夹衣。⒉轻便的夹衣。
- 4.
单衫释义:单衣。
- 5.
单袷释义:⒈单衣和夹衣。 ⒉轻便的夹衣。
- 6.
夏裘冬葛释义: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 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 7.
大巫释义:⒈指为首的或法术高明的巫师。《史记·滑稽列传》:“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单衣,立大巫后。”宋 陆游《龙湫歌》:“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簫小巫舞。”⒉比喻自己所敬服的人。唐 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不谓矜餘力,还来謁大巫。”参见“小巫见大巫”。
- 8.
大衫释义: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 9.
大褂释义:过膝的单衣,一种中式单衣。
- 10.
大褂儿释义: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 11.
女奚释义:小婢。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安知如今有乐事,能使女奚飞玉觥。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单衣体生粟。”宋 梅尧臣《秋日卧疾恭上人来过不及见因以诗答》:“女奚特扣关,问疾提山笠。”
- 12.
宁戚歌释义:《楚辞·离骚》“宁戚 之謳歌兮”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 13.
小衣裳释义:⒈贴身穿的单衣单裤。 ⒉小孩儿穿的衣裳。
- 14.
巾褠释义:头巾和单衣,古代士人盛服。 《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始,岱 亲近 吴郡 徐原,慷慨有才志,岱 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南齐书·王融传》:“前中原士庶虽沦慑殊俗,至於婚葬之晨,犹巾褠为礼。”《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帝数幸 次宗 学馆,令 次宗 以巾褠侍讲。”胡三省 注:“江 南人士交际以为盛服,盖次於朝服。毛脩之 不肯以巾褠到 殷景仁 之门是也。《蜀註》曰:‘巾谓巾幘,褠谓单衣。’”
- 15.
巾鞲释义:⒈巾褠。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⒉借指士人。⒊见“巾鞲”。⒋亦作“巾韝”。头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
- 16.
布衫释义:布制的单衣。
- 17.
幓头释义:束发巾。《仪礼·丧礼》“布总箭笄髽,衰三年”汉 郑玄 注:“髽,露紒也,犹男子之括髮。斩衰括髮以麻,则髽亦用麻。以麻者自项而前交於额,上却绕紒如著幓头焉。”《东观汉记·周党传》:“建武 中徵,党 著短布单衣穀皮幓头待见。”
- 18.
康衢歌释义:相传 春秋 齐 宁戚 饲牛,击牛角而歌于康衢,辞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 奇其歌,命后车载回,任以国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汉 刘向《说苑·尊贤》。歌辞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后因以“康衢歌”喻指贤才不遇而发之悲歌。
- 19.
弊俗释义:⒈鄙陋的习俗。 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诚宜正色矫而呵之,何谓同其波流,长此弊俗哉!”林纾《译<块肉馀生述>序》:“英伦 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⒉指不良的习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刺史 赵元楷 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车驾,盛饰廨舍楼观,又饲羊百餘头,鱼数百头以馈贵戚。上数之曰:‘……卿所为乃亡 隋 之弊俗也。’”⒊指风气败坏的社会。《陈书·何之元传》:“﹝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宋 秦观《医者》诗:“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 20.
找病释义:⒈自找生病:这么冷的天穿一件单衣,不是找病吗?⒉比喻自寻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