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用 [xù yòng]
1. 亦作“叙用”。
3. 分等级进用。
叙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叙用”。分等级进用。
引《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 明帝 ﹞又尝梦见后,於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敍用各有差,赏赐累鉅万。”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此,则叙用之式恒,而尺寸之才无所弃矣。”
国语词典
叙用 [xù yòng]
⒈ 进用。
引《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昭甄皇后传》:「又尝梦见后,于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钜万。」
唐·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此,则叙用之典恒,而尺寸之才无所弃矣。」
叙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差释义:⒈欠缺;差别。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宋公明 武艺堪夸,吴学究 又无争差。”《水浒传》第四九回:“第二个好汉,名唤 邹润,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⒉差错;意外。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一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若子弟贤的,一般如凡人叙用;若有些争差的,罪责却也不小。”清 洪昇《长生殿·驿备》:“此奉钦遵,切休得有争差。”⒊纠纷。元 郑庭玉《后庭花》第三折:“兀的是人命争差,恰便似金刚厮打,佛也理会不下。”元
- 2.
六燕释义:《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并燕雀重一斤。问燕雀一枚各重几何?”因以“六燕”为铨叙用典。
- 3.
军荫释义:因父祖军功而叙用。
- 4.
升廕释义:古代因祖先官职、功劳而得到朝廷叙用升官,叫“陞廕”。《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守臣以捷闻,并上僉事 茅坤、参将 王宠、都指挥 钟坤秀、参政 张谦、百户 吴通 等功状,各陞廕有差。”
- 5.
升荫释义:古代因祖先官职、功劳而得到朝廷叙用升官,叫“陞廕”。
- 6.
叙用释义:任用(官吏):革去官职,永不叙用。
- 7.
叙钦释义:亦作“叙钦”。谓予以叙用和礼遇。《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敢恭先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孔 传:“人之穷困能谋安其居者,则我式序而敬之。”蔡沉 集传:“使鞠人谋人之保居者,吾则叙而用之,钦而礼之也。”
- 8.
夏楚释义:⒈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 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⒉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 9.
擢叙释义:亦作“擢序”。 提拔叙用。
- 10.
擢敍释义:亦作“擢序”。提拔叙用。《后汉书·张陵传》:“明府不以 陵 不肖,误见擢序。”《晋书·姚兴载记上》:“録 马嵬 战时将吏,尽擢敍之。”
- 11.
敍钦释义:亦作“叙钦”。 谓予以叙用和礼遇。《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敢恭先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孔 传:“人之穷困能谋安其居者,则我式序而敬之。”蔡沉 集传:“使鞠人谋人之保居者,吾则叙而用之,钦而礼之也。”
- 12.
永不叙用释义:官制名。处分之制。清代对官员处分之法,以革职为最重之处分,而永不叙用则为革职处分中之最重者。凡官员以计参革职(即通过大计考核而被参劾革职)及犯赃污等罪者,皆永不叙用。某些因政治性原因而获罪者,也有处以革职永不叙用者,但非定制。
- 13.
永锢释义:⒈永远禁锢。⒉犹言永不叙用。
- 14.
澡用释义:谓洗刷过错而后叙用。
- 15.
牵叙释义:援引叙用。
- 16.
登叙释义:亦作“登叙”。 指官吏的升迁和叙用。
- 17.
登敍释义:亦作“登叙”。指官吏的升迁和叙用。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虽抱 稷 禼 之器,资邈世之量,遂沉滞诣死,不得登叙也。”《晋书·应詹传》:“莅官虽美,常以素论降替;在职实劣,直以旧望登敍。”《南齐书·武帝纪》:“又詔王公卿士各举所知,随方登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