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臂 [bàn bì]
1. 短袖或无袖上衣。
半臂 引证解释
⒈ 短袖或无袖上衣。
引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李文伸 言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妇人﹞上穿青锦半臂,下著絳裙,袜而不鞋。”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半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当释义:⒈亦作“两襠”。 亦称“两当衫”。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⒉两者相当。⒊两者一起充当。
- 2.
抹跄释义:宋 代谓百戏艺人以色粉涂面。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一击小铜锣,引百餘人,或巾裹,或双髻,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蹌’。”《文物》1959年第10期:“其傅粉墨,则名为‘抹跄’。”
- 3.
搭护释义:翻毛羊皮大袄。 或谓是半臂衫。
- 4.
看杀释义:⒈亦作“看煞”。谓被人争看,忙于应付而疲劳致死。《晋书·卫玠传》:“玠 字 叔寳,年五岁,风神秀异……京都人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 劳疾遂甚,永嘉 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 玠 被看杀。”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 运河 岸,万千人随观之。东坡 顾坐客曰:‘莫看杀 軾 否?’”⒉指十分爱看。清 王士禛《居易录》卷七:“买得蜻蛉小如叶,推蓬看煞 九龙山。”⒊把人或事看死,看得一成不变。《解放日报》20:“我一听,心一下子热了起来,瞧,领导就有这般
- 5.
红莲释义:⒈红色荷花。南朝 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唐 王维《山居即事》诗:“緑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宋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是愁。”⒉指女子的红鞋。宋 秦观《满庭芳·咏茶》词之三:“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花月痕》第八回:“一个十四五岁的,身穿一件白纺绸大衫,二蓝摹本缎的半臂,头上挽了个麻姑髻,当头插一朵芍药花,下截是青縐镶花边裤,微露出红莲三寸。”⒊早稻名。唐 陆龟蒙《别墅怀归》诗:“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宋 范成大《
- 6.
绣镼释义:古代妇女所穿的彩色半臂上衣。
- 7.
袹首释义:裹头的巾帻。《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二年》:“陕 尉 崔成甫 著锦半臂,鈌胯緑衫以裼之,红袹首,居前船唱《得宝歌》。”胡三省 注:“袹首,今人谓之抹额。”
- 8.
逼汗草释义: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