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齿 [záo chǐ]
1. 也称“折齿”、“打牙”。产生于古代原始部落民族中的习俗。其特点是:青春期男女,以敲折、拔除上颌两侧对称牙齿为美观。中国越、、僚、濮等古民族以及今仡佬、高山族均有此俗。亚、非、拉美、大洋洲等地也风行。
凿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野人。 《山海经·海外南经》:“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引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一说谓兽名。 《淮南子·本经训》:“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
《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⒉ 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引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凿齿屯 洛阳。”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⒊ 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引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凿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半释义:《晋书·习凿齿传》:“坚(苻坚)素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 晋氏 平 吴,利在二 陆;今破 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后用以为人才难得的典实。
- 2.
九婴释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淮南子·本经训》:“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高诱 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魏 温子昇《寒陵山诗碑》:“禄去王室,政出和门,铜马竞驰,金马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唐 骆宾王《又破贼设蒙俭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沴;瑶阶舞戚,洞庭 有 三苗 之墟。”明 杨慎《药市赋》:“永遁兮二竖,载歼兮九婴。”
- 3.
令君香释义: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 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 4.
优饶释义:⒈富裕,充裕。《后汉书·仲长统传》:“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晋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屡获丰年,民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我苗。我后卹时务,我民以优饶。’”⒉宽容,优待。《后汉书·刘隆传》:“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可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显求受罪。如此,乃当逆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北齐书·文苑传·樊逊》:“逊 少学,常为兄 仲
- 5.
余残释义:⒈指残兵败卒。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⒉指残年馀生。宋 叶适《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存留宿旧,閔惜餘残;非必选贤,示将假宠。”
- 6.
僞定释义:犹言表面平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戮 謖 以谢众……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然困於 南阳,险於 乌巢,危於 祁连,偪於 黎阳,几败 伯山,殆死 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卢弼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伪定者,言虽定一时之功,而有心於篡 汉,故曰‘伪’。”
- 7.
儋耳释义:⒈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 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唐 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李贤 注。⒉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任 姓,禺号 子,食穀。”⒊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在今 海南岛 儋县。《史记·货殖列传》:“九
- 8.
凿齿锯牙释义:见“凿齿磨牙”。
- 9.
后妇释义:后妻。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汉 末诸 蔡 最盛,蔡讽 姊适太尉 张温,长女为 黄承彦 妻,小女为 刘景升 后妇。”参见“后妻”。
- 10.
宰匠释义:⒈主宰;掌治。 《淮南子·要略》:“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外天地,捭山川,其於逍遥一世之间,宰匠万物之形,亦优游矣。”唐 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况乎神威自在,方传宰匠之功。”⒉指掌握治国大权的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良 死时年三十六,謖 年三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 诸葛亮 ﹞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南朝 陈 徐陵《代梁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若使 江东 宰匠具领 齐 恩,时命封疆,远相迎接。”
- 11.
御戎释义:⒈驾御军车。 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左传·桓公三年》:“韩万 御戎,梁弘 为右。”《左传·成公十八年》:“弁纠 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杨伯峻 注:“御戎统率诸御。御戎为驾御国君戎车之御,诸御则驾一般兵车之御。”《国语·晋语三》:“以 家僕徒 为右,步扬 御戎。”韦昭 注:“御戎,御公戎车也。”⒉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北齐书·高叡传》:“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 叡 节度。”
- 12.
忠干释义:⒈忠诚干练。《宋书·宗越传》:“屯骑校尉 南清河 太守 谭金、强弩将军 童太壹、车骑中兵参军 沉攸之,诚略沉果,忠干勇鷙,消荡氛翳,首制鲸凶,宜裂河山,以酬勋义。”⒉指忠诚干练的人。《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今旧京克復,天罔云补,罪人斯亡,忠干翼化,华夏儼然。”
- 13.
投食释义:⒈就食;求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诸葛恪 围 合肥 新城”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唐 王建《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⒉投掷食物。唐 白居易《仲夏斋居偶题》诗:“搴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
- 14.
拊手释义:拍手。表示喜悦或惊讶。《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乃拊手而谢之。”《汉书·萧望之传》:“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昔先帝败军於 楚,当此时,曹操 拊手,谓天下已定。”宋 惠洪《冷斋夜话·<负华严入岭及大雪二偈>之一》:“传闻岭下雪,压倒千年树。老儿拊手笑,有眼未曾覩。”程善之《译蒙古军歌》:“壮士拊手笑,何事多言为。”
- 15.
木奴释义:⒈《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李衡 ﹞於 武陵 龙阳 氾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吴 末,衡 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宋 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洞庭 千木奴,寸丝不挂手。”⒉指柑橘的果实。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緑糉新菱实,金丸小木奴。”⒊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梅
- 16.
木砻释义:磨谷去壳之器具,以坚木凿齿为之,形状略似磨。
- 17.
李衡奴释义:《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 18.
横集释义:纵横交集。《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宋 司马光《授校勘谢庞参政启》:“衔恩念亲,涕泗横集。”清 戴名世《自订<周易文稿>序》:“既学《易》,而后知其生平动静无时不在过之中,而无有一当,輒不禁涕泪之横集也。”
- 19.
焚爇释义:犹烧毁。《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足下志犹未厌,乃復纠合餘烬,率我蛑贼,以焚爇 勃海。”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章奏有不欲左右见者,率皆焚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翼日,楚公子 驰函来,女焚爇不以闻。”
- 20.
琐琐释义:⒈亦作“璅璅”。犹惢惢,疑虑不定。《易·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李镜池 通义:“琐琐,是惢惢的假借,三心两意,疑虑不一。《説文》:‘惢,心疑也,众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这是説商人多疑,离开寓所,反而闯祸。”⒉形容人品卑微、平庸、渺小。《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郑玄 笺:“琐琐姻亚,妻党之小人。”高亨 注:“琐琐,卑微渺小貌。”晋 习凿齿《与弟秘书》:“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北史·崔浩传》:“浩 曰:‘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