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器 [xiǎng qì]
1. 指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
英[Chines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响器 引证解释
⒈ 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的统称。
引张一弓 《张铁匠的罗曼史》十二:“我说 银锁,把 铁拴 他娘接回来吧,咱 张庄 有现成的响器班。”
国语词典
响器 [xiǎng qì]
⒈ 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
引《西游记·第一二回》:「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著多官,拜佛拈香。」
响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唤铁释义:敲击以招唤鸟兽的一种响器。
- 2.
唤头释义:街头流动的小贩或服务性行业的人(如磨刀的、理发的)用来招引顾客的各种响器。
- 3.
唤娇娘释义:旧时卖闺房杂货者手摇的响器。 以一小铜锣置于金属圈中,圈上系小锤,有柄,摇之丁丁作声。
- 4.
惊闺释义:货郎及磨刀剪的人走街串巷时用来招引女顾客的响器,如货郎鼓、连铁等。
- 5.
梆子释义:⒈用木头或竹筒做成的一种响器。 常用于打更等。⒉击乐器。硬木制。是梆子腔的主要乐器之一。⒊戏曲声腔。即梆子腔。因用打击乐器硬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也作为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有陕西梆子(秦腔)、山西梆子(晋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等。
- 6.
梆锣释义:梆子和铜锣。 报更的响器。
- 7.
梆鼓释义: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 8.
调嗓子释义:戏曲或歌唱演员锻炼嗓子。 老舍《四世同堂》十:“小文 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像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沙汀《防空》:“这是个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多嘴而又口吃,喜欢川戏,每天下午总要在城外公园里的一个破亭子内打‘响器’,调嗓子。”
- 9.
铁牌释义:⒈一种响器。古时僧人凌晨敲击,用以报晓。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⒉犹铁榜。《清史稿·世祖纪二》:“如有窃权纳贿,交结官员,越分奏事者,凌迟处死,特立铁牌,俾世遵守。”邓云乡《红楼风俗谭·太监种种》:“清 代鉴于 明 代的太监弄权…… 顺治 十二年裁定太监,立了‘铁牌’,规定:‘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交结官员、越分奏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特立铁牌,世世遵守。’据 金梁《清宫史略》记载:‘铁牌高四尺五寸,广一尺九寸、厚
- 10.
铃杵释义: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 《宋史·外国传六·天竺》:“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 11.
铃柝释义:⒈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⒉借指巡逻、警卫。⒊摇铃击柝。⒋犹号令、纪律。
- 12.
铃网释义:指僧尼在铃、铎之类响器的伴奏之下诵经。
- 13.
铙鼓释义:⒈乐器中鼓的一种。唐 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文献通考·乐九》引《唐六典》:“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歌诗鐃鼓间,以壮我之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郑戩 ﹞置酒高会,旗帜絳野,鐃鼓聒天,虏众十万不敢动。”⒉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鐃鼓嘲轰,高管噭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生
- 14.
鼓鱼释义:鼓和木鱼。僧尼敲打的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