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垒 [gāo lěi]
1. 筑起高大的壁垒。
3. 高大的壁垒。
高垒 引证解释
⒈ 筑起高大的壁垒。
引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杂种虽高垒,长驱甚建瓴。”
《三国演义》第一回:“左丰 挟恨,回奏朝廷,説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
⒉ 高大的壁垒。
引清 王省山 《秣陵纪事》诗:“沿 江 数十里,连营高垒砌。”
高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堑垒释义:⒈亦作“壍垒”。深壕高垒的防御工事。⒉犹城府。
- 2.
大朝释义:⒈谓天子大会诸侯群臣。《穆天子传》卷一:“癸丑,天子大朝於 燕然之山,河水 之阿。”《后汉书·礼仪志中》:“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⒉指朝会的场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乾元殿,即 唐 之 含元殿 也,在 周 为外朝,在 唐 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⒊称居于正统的朝廷。唐 郑谷《寄边上从事》诗:“高垒观诸寨,全师护大朝。”《旧五代史·僭伪传一·李景》:“景 愿割 濠、寿、泗、楚、光、海 等六州之地,隶
- 3.
强弩释义:⒈亦作“彊弩”。强劲的弓;硬弓。《吴子·应变》:“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彊弩。”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以 汉 之强,攻击 匈奴 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新唐书·杨行密传》:“友恭 凿崖开道,以彊弩丛射,杀 章 别将,遂围 武昌。”王闿运《李仁元传》:“强弩洞札,不及其后,瓦合相附,不坚一击。”⒉借指能开硬弓的射手。《后汉书·袁绍传》:“馥 从事 赵浮、程涣 将强弩万人屯 孟津。”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 咸通 六年,安南 久屯,两 河 鋭士死瘴毒者十七。宰相 杨收 议罢屯军,以 江西
- 4.
校量释义:衡量;考查。 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下:“太宗 曰:‘然。吾谓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孙武 著书,三等皆具焉。’”《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折狱龟鉴》:“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块形状鎔写校量,始称其半,已及三百斤,尽计大数,非二人以竹担可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清 陈立 义疏:“因凡校量勤惰之处,亦谓之校。”郭沫若《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殷 历
- 5.
武军释义:⒈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杜预 注:“筑军营以彰武功。”⒉军队;武力。《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汉 陈琳《武军赋》:“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后汉书·隗嚣传》:“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 6.
武宫释义:⒈习武的处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 王与 齐 仇也,筑武宫。”⒉收葬敌军尸体以显示武功的高垒。《新唐书·高承简传》:“先是,贼筑武宫以夸战劳,承简 夷其兵,庀家财以葬。”参见“武军”。⒊庙名。鲁 武公 庙。《左传·昭公十五年》:“二月 癸酉,有事於 武宫。”杜预 注:“武宫,鲁武公 庙。”⒋庙名。晋 武公 庙。《国语·晋语七》:“辛巳,朝於 武宫。”韦昭 注:“武宫,武公 庙。”
- 7.
深壁固垒释义:犹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8.
深沟固垒释义:犹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9.
深沟壁垒释义:犹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10.
深沟高垒释义:挖掘深的壕沟,构筑高的壁垒。指加强防御工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 11.
缓带释义:⒈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杨士勋 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宋 王安石《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⒉犹解带。《后汉书·鲍昱传》:“初,德 被病数年,昂 俯伏左右,衣不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