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流求 流求的意思
liúqiú

流求

简体流求
繁体
拼音liú qiú
注音ㄌㄧㄡˊ ㄑ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qiú,(1) 设法得到。【组词】: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2) 恳请,乞助。【组词】: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3) 需要。【组词】:需求。供过于求。

基本含义

指追求名利、财富等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流求的意思

流求 [liú qiú]

1. 即台湾。即琉球。今琉球群岛。

流求 引证解释

⒈ 即 台湾。东汉、三国 时称为 夷洲,隋 改称 流求,一直沿用到 宋 元。明 中叶后称 北港、东番,末年始称 台湾。一说,古之 流求 即今 琉球群岛 而非 台湾。参阅 梁嘉彬 《宋诸蕃志流求国毗舍耶国逐句考证》。

《北史·流求传》:“流求国 居海岛,当 建安郡 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 隋 大业 六年﹞帝遣武賁郎将 陈稜 朝请大夫 张镇州 率兵自 义安 浮海至 高华屿,又东行二日……又一日,便至 流求。”

⒉ 即 琉球。今 琉球群岛。日本 西南部岛群。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采硫日记》:“时当 康熙 初年, 郑 氏甫平,而其言 臺湾 之不可弃,有曰外藩之覬覦此土者, 流求、安南、日本 俱不足虑,惟红毛最狡黠,战舰最精,火器最利,又为西洋人,用西洋阴鷙,其意不可测,幸远隔重洋,未遽为患,若得此地,则不可制矣。”


流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产乳释义:分娩。 《北史·西域传·流求》:“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后以火自炙,令汗出,五日便平復。”宋 洪迈《夷坚甲志·齐宜哥救母》:“江阴 齐三 妻 欧氏,产乳多艰,几於死乃得免。”
    • 2.
      林邑释义:南海 古国名。 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中国 史籍初称之为 林邑,唐 至德 以后改称 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 占城。自 五代 以后,中国 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 广南 阮氏。《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 本 汉 时 象林县,则 马援 铸柱之处也,去 南海 三千里。”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流求、毛人、夷亶 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朱熹 注:“林邑,一曰 环
    • 3.
      流求释义:隋唐时期对台湾的称呼。隋炀帝曾派使者朱宽、陈稜等三次率军到流求慰抚。唐朝时归岭南节度使管辖。
    • 4.
      流虬释义:同“流求”。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又经 流虬国,其国人么么,一概皆服麻布而有礼。”
    • 5.
      遡流求源释义:同“遡流窮源”。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終,今不能遡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救百千年之禍,僕恐後日之弊,將有不可勝言者矣。”
    • 6.
      鸟了帅释义:古代 流求国 村一级的首领。后亦泛指异国基层组织的首领。

流求(liu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流求是什么意思 流求读音 怎么读 流求,拼音是liú qiú,流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流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