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给 口给的意思
kǒugěi

口给

简体口给
繁体口給
拼音kǒu gěi
注音ㄎㄡˇ ㄍㄟ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gěi jǐ,(1) 供应。【组词】:供给。补给。给养。自给自足。(2) 富裕,充足。【组词】:家给人足。(3) 敏捷。【组词】:言论给捷。

基本含义

指言语恭维,言过其实,虚假夸奖。

口给的意思

口给 [kǒu gěi]

1. 口才敏捷,能言善辩。

口给 引证解释

⒈ 口才敏捷,能言善辩。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旧唐书·突厥传上》:“彦博 既口给,引类百端, 太宗 遂用其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生》:“文登 霍生 与 严生 少相狎,长相謔也。口给交御,惟恐不工。”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则纵横近於雄辩,虽言或偭规,而口给可用。”


国语词典

口给 [kǒu gěi]

⒈ 口才敏捷。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
《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彦博既口给,引类百端,太宗遂用其计。」


口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口辞释义:言辞。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佞人口辞捷给。”
    • 2.
      小口释义:⒈未成年的人。《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元史·唐仁祖传》:“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糊涂世界》卷九:“户口查完,开了局子,照票支米,大口一升,小口半升。”⒉小嘴巴。旧时常用来指美女的嘴。《镜花缘》第十六回:“里面有两个女学生……面貌虽黑,但弯弯两道朱眉,盈盈一双秀目,再衬着万缕青丝,樱桃小口。”⒊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初学记》卷六引《淮南子》:“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晋 陶潜《桃花
    • 3.
      徵价释义:收取价款。 唐 韩愈《论复盐法事宜状》:“若据口给盐,依时徵价,办与不办,并须纳钱……臣恐因此所在不安,百姓转致流散。”
    • 4.
      特惠关税释义:一国对另一国的全部或部分商品进口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
    • 5.
      短言释义:⒈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短促的用语。《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伐者为主”汉 何休 注:“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 人语也。”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⒉犹琐言,琐语。汉 徐干《中论·务本》:“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心通乎短言小説之文。”
口给是什么意思 口给读音 怎么读 口给,拼音是kǒu gěi,口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