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泪 [duò lèi]
1. 指堕泪碑。借喻死者德高望重,百姓望其碑而落泪。
堕泪 引证解释
⒈ 指堕泪碑。借喻死者德高望重,百姓望其碑而落泪。
引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远墓志》:“长安 传坐,恩礼盛於 西京 ; 襄阳 堕泪,悲慟喧於南北。”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庶使波溢 渤澥,识堕泪於千龄。”
宋 张齐贤 《洛阳縉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知 齐王 於 唐 末有大功, 洛 民受赐者四十年,比夫甘棠堕泪,宜昭祀典。”
国语词典
堕泪 [duò lèi]
⒈ 掉下眼泪。
引《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设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堕泪。」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还是你相好往来的死了,故此感叹堕泪。」
近哭泣 陨涕
堕泪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流泪释义:眼泪的大量分泌,从眼睑溢出而沿面颊流下。
- 2.
哭泣释义:轻声哭。
- 3.
抽泣释义:一吸一顿地哭泣:暗自抽泣。低声抽泣。
- 4.
啜泣释义:抽噎;抽抽搭搭地哭:啜泣不止。低声啜泣。嘤嘤啜泣。
- 5.
饮泣释义: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去,形容悲哀到了极点。
- 6.
陨涕释义:流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公有所爱者曰 颠頡 后期,吏请其罪,文公 陨涕而忧。”《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 延陵 乎!”唐 韩愈《祭郑夫人文》:“感伤怀归,陨涕熏心。”叶圣陶《北上日记·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至 佩弦 夫人家,观 佩弦 书室,物在人亡,几欲陨涕。”
堕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无渡河释义:乐府歌辞名。 《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 2.
堕泪碑释义: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唐 李白《襄阳曲》:“峴山 临 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宋 范仲淹《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清 钱谦益《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 3.
堕泪碣释义:即堕泪碑。
- 4.
堕泪释义:指堕泪碑。借喻死者德高望重,百姓望其碑而落泪。南朝 陈 徐陵《司空章昭远墓志》:“长安 传坐,恩礼盛於 西京;襄阳 堕泪,悲慟喧於南北。”唐 苗神客《乙速孤神庆碑》:“庶使波溢 渤澥,识堕泪於千龄。”宋 张齐贤《洛阳縉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知 齐王 於 唐 末有大功,洛 民受赐者四十年,比夫甘棠堕泪,宜昭祀典。”
- 5.
总催释义:旧时总管催征钱粮的乡里职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里甲的总催,则由里长排年轮值。清 吴嘉纪《海潮叹》诗:“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参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
- 6.
悒怏释义:忧郁不快。唐 蒋防《霍小玉传》:“夫婿昨向 东都,更无消息,悒怏成疾,今欲二年。”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听説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范式 去后,劭 凝望堕泪,式 亦回顾泪下,两各悒怏而去。”苏曼殊《焚剑记》:“姨氏怒,阿兰 日夜悒怏,都不寝食。”
- 7.
槐黄释义:⒈“槐花黄”之省。 古指忙于准备应试的季节。宋 范成大《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诗之三:“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览毕,惟堕泪而已,遂收拾锁於书笈……及抵家,已迫槐黄矣。”清 黄宗羲《祭冯韡卿文》:“惟某早年缔交,同趁槐黄,升沉虽异,车笠无忘。”参见“槐花黄”。⒉槐树的花和果实制成的黄色染料。
- 8.
羊碑释义: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南朝 梁 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 棠且思,羊 碑犹泣。”亦称“羊公碑”、“羊峴”。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唐 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堕泪碑”。
- 9.
运司释义:⒈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宋 吴自牧《梦粱录·解闱》:“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府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这个挡口,外面又进来一个人,大家都认得是 两淮 运使……独有 田小辫子 又顶住问:‘贵姓?台甫。’运司説了。”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嗣恐人心震骇,姑从宽先行撤任,即交运司 程雨亭 都转 仪洛,归案审讯。”⒉指运司衙门。清 吴嘉纪《海潮叹》诗:“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