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壮 [yǒng zhuàng]
1. 勇猛强壮;勇猛刚强。
3. 勇猛强壮的士卒。
勇壮 引证解释
⒈ 勇猛强壮;勇猛刚强。
引汉 枚乘 《七发》:“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
《后汉书·耿秉传》:“秉 性勇壮而简易於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
《宋书·索虏传》:“卢 孙 什翼鞬 勇壮,众復附之。”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
⒉ 勇猛强壮的士卒。
引《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曹 军急退,背后 张绣 亲驱勇壮杀来。”
明 李东阳 《姜贞庵传》:“其弗率者,简练勇壮,授以方略,擒其魁,餘党悉散。”
勇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前仆后起释义:仆:倒下;起: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2.
前仆后踣释义: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同“前仆后继”。
- 3.
前朴后继释义: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4.
嘉壮释义:对勇壮行为的推崇和赞美。
- 5.
壮悍释义:⒈勇壮强悍。 ⒉指勇壮强悍的人。
- 6.
壮武释义:勇壮,雄武。
- 7.
壮毅释义:勇壮刚毅。
- 8.
壮气释义:⒈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唐 韩愈《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黄兴《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⒉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 9.
壮辞释义:勇壮的言辞;夸饰的言辞。
- 10.
拳儇释义:勇壮矫捷。
- 11.
拳勇释义:⒈勇壮。 ⒉拳术;拳击。
- 12.
拳捷释义:勇壮敏捷。
- 13.
泼寒胡戏释义: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泼寒胡”、“泼寒”、“泼胡”。《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王国维《戊午日短至》诗:“烬
- 14.
猛浪释义:⒈汹涌的浪涛。⒉形容身材高大勇壮。⒊孟浪。鲁莽。
- 15.
营部释义:⒈营舍;营房。《东观汉记·耿秉传》:“秉 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宋书·自序传·沉林子》:“高祖 每征讨,林子 輒摧锋居前,虽有营部,至於宵夕,輒勑还内侍。”唐 权德舆《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营部未葺,囷仓未完。”⒉指古 营州,今 东北 辽 东至 朝鲜 一带地方。章炳麟《訄书·官统上》:“是故言元年者以王为 文王,而摈 箕子 於海外 营部 之域,使无乱统。”⒊明 代掌管建筑的官署,属工部。《明史·职官志一》:“﹝ 洪武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五年置营缮所。”
- 16.
轻鋭释义:⒈轻捷精锐的士卒。⒉轻捷精锐。轻鋭造句。⒊轻捷精锐的士卒。《吴子·论将》:“令贱而勇者,将轻鋭以尝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一日 倭 大至,而 戚 兵少,度与战必不利,乃匿勇壮於隐处,而以轻鋭挑之佯北。”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庞涓 追了三天,以为 齐 军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一部分轻锐兼程追赶。”⒋轻捷精锐。《汉书·卫青传》:“﹝ 卫青 ﹞遂西定 河 南地……讨 蒲泥,破 符离,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斩轻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