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毛血 毛血的意思
máoxuè

毛血

简体毛血
繁体
拼音máo xuè
注音ㄇㄠˊ ㄒ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o,(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组词】: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组词】:不毛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例句】: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组词】: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5) 不是纯净的。【组词】:毛利。毛重。(6) 行动急躁。【组词】:毛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例句】:把他吓毛了。(8) 小。【组词】:毛病。毛孩子。毛毛雨。(9) 货币贬值。【组词】:钱毛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组词】:两毛钱。(11) 姓。

xuè xiě,(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组词】: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组词】:血统。血缘。(3) 喻刚强热烈。【组词】:血性。血气方刚。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含义

指虚无、无用的东西或事物。

毛血的意思

毛血 [máo xuè]

1. 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 指鸟兽。

4. 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毛血 引证解释

⒈ 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孔子家语·问礼》:“玄酒以祭,荐其毛血。”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则有毛血之荐。”

⒉ 指鸟兽。

唐 杜甫 《雕赋》:“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斯亦足重也。”
宋 李纲 《答宾劳》:“譬犹仗下之马,韝上之鹰,饱毛血而不搏,飫芻豆而不鸣。”

⒊ 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国语词典

毛血 [máo xuè]

⒈ 鸟的毛和血。

唐·杜甫〈画鹰〉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⒉ 祭神用的动物之血。

《礼记·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⒊ 人的毛发血气。指体力。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毛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牲释义:⒈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 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汉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⒉借指碑石。
    • 2.
      望瘗释义:祭礼仪节之一。清 孔尚任《桃花扇·拜坛》:“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瘞位。[各官立介][赞]望瘞。[杂焚祝帛介][赞]礼毕。”王季思 等注:“明 代祭宗庙及 孔 庙的礼仪,当最后唱‘望瘞’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礼志二》:“乾隆 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瘞。明年,增望瘞乐章。”
    • 3.
      灵修释义:⒈亦作“灵修”。 ⒉泛指君主。⒊指贤德明哲的人。⒋指美好的声名。⒌指思慕的恋人。⒍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明沉贞《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 4.
      牷雅释义:南朝 梁 郊庙雅乐歌名。沉约 作。《隋书·音乐志上》:“荐毛血,宋 元徽 三年《仪注》奏《嘉荐》,齐 及 梁 初亦同。至是改为《牷雅》,取《春秋左氏传》‘牲牷肥腯’也……其辞并 沉约 所製。”
    • 5.
      瘗毛血释义:亦称“瘞血”。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瘞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
    • 6.
      瘗血释义:见“瘞毛血”。
    • 7.
      风毛雨血释义: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 《文选·班固<西都赋>》:“颮颮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张铣 注:“风毛雨血,言毛血杂下如风雨。”明 汤显祖《南柯记·侍猎》:“任你穿山搅,这风毛雨血,天数难逃。”清 陈维崧《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耳后弓弦声霹靂,一片风毛雨血。”

毛血(mao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毛血是什么意思 毛血读音 怎么读 毛血,拼音是máo xuè,毛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毛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