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 [tóng bǎn]
1. 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英[ copper coin; ]
2. 清朝末年之后使用的由铜制成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英[ copper; ]
铜板 引证解释
⒈ 铜元。
引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帐簿》:“共和厅里的一壶茶要两角钱,看一看狮子要二十个铜板。”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卜老板 只肯出到一元九角一担,一个铜板不肯再添。”
⒉ 铜制板材。
引《清会典·户部·钱法》:“又奏准购定 东洋 十足铜板一百万斤,九九五成铜甎一百五十万斤。”
⒊ 铜版。参见“铜版”。
引《文献通考·钱币二》:“令都茶场会子库将第四界铜板,接续印造会子二百万。”
⒋ 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
国语词典
铜板 [tóng bǎn]
⒈ 铜制的钱币。今多泛称硬币。
例如:「请借我一个铜板打电话。」
⒉ 演唱快书时,用来打拍子的半月形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铜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个子儿释义:一个铜板。亦指极少的一点钱。老舍《骆驼祥子》五:“他还是喝那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段荃法《凌红蝶》:“有一年,保长因为抽老海,手头急,派保丁来刮钱,德振 一个子儿也不给。”
- 2.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3.
分文不名释义:名:占有。 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 4.
嗄饭释义:⒈下饭的菜肴。 宋 吴自牧《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和寧门 红杈子前,买卖细色异品菜蔬,诸般嗄饭。”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多着些汤水,多着几道嗄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山东酒店没甚嗄饭下酒,无非是两碟大蒜几个饝饝。”⒉就着菜肴把饭吃下去。《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涉 自带得有牛脯、乾菜之类,取出嗄饭。”明 吴炳《画中人·示幻》:“这一大尾鲜鱼嗄饭儘彀了。”艾芜《芭蕉谷》:“饿了时,就把货担子挑到 彝 人门口,只买一两个铜板的蜂蜜,拿来嗄饭,别的菜和盐,是不须
- 5.
山东快书释义:曲艺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各地。表演者自击两片半月形铜板。原以说武松故事为主,故又名山东武老二。
- 6.
快书释义:曲艺的一种,用铜板或竹板伴奏,词儿合辙押韵,说时节奏较快,有山东快书、竹板快书等。
- 7.
时表释义:旧称怀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我看见第三十七条底下注明赠彩是时表一枚。”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 8.
漏板释义:古代报更用的铜板。
- 9.
磅子儿释义:方言。 旧时通用的一种铜质辅币。俗称铜板。
- 10.
金盆满钵释义:一般人都指其他人赚钱赚得金盆钵满,指金币或铜板把金盆和钵都装满了的意思,钵是和尚用来化缘的容器。形容赚钱赚得很多。
- 11.
钣金释义:对钢板、铝板、铜板等金属板材进行加工:钣金工。
- 12.
钱花花释义:犹小钱、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