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庙 [shèng miào]
1. 旧时祭祀孔子的庙。
英[Confucius temple;]
圣庙 引证解释
⒈ 孔庙的尊称。
引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至圣庙,春夏秋冬以四孟上丁为祭, 衍圣公 主之。”
国语词典
圣庙 [shèng miào]
⒈ 圣人之庙,即孔庙。因孔子为后人尊称为「至圣」,故孔庙又称为「圣庙」。
圣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圣释义:指 三国 蜀 关羽。 明 万历 四十二年,追尊 关羽 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省称 关圣。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素娥 偕女伴 翠云 来,垂泪言:‘娘子有大难。’詰其故,曰:‘今晨 关圣 命 周将军 下察吾家事,併拘往天庭受讯。’诸人莫不惶惧。”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关圣庙》:“关圣 庙徧天下,而京师尤胜。”亦称“关圣帝君”。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但是不要农民会,只要 关圣帝君、观音大士,能够打倒土豪劣绅么?”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五:“我那时候很佩服他,觉得他很沉勇
- 2.
北陆释义:⒈北方之地。北周 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⒉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
- 3.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4.
地户释义:地的门户。 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黄帝 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於地户。”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吴 越 二邦,同气同俗,地户之位,非 吴 则 越,乃入 越。”《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原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银衡用九,天门厌西北之荒;铜盖虚三,地户坼东南之
- 5.
地维释义:⒈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列子·汤问》:“其后 共工氏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折天柱,絶地维。”南朝 宋 鲍照《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浹地维,倾润泻天潢。”⒉喻纪纲。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年当 晋 宋,运柜 周 隋,太山 覆而 崑崙 倒,天柱倾而地维絶。”严复《救亡决论》:“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
- 6.
早夭释义:未成年而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清 戴名世《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 颜子 早夭而为白晳瘦削之形。”章炳麟《文学说例》:“楚国 以早夭之君为‘敖’,如 若敖、郟敖、訾敖 是也。”
- 7.
灵星门释义:旧时学宫前门名。宋仁宗 天圣 六年,筑南郊坛置 灵星门。至 理宗 景定 间,移用于圣庙。《宋史·礼志二》:“南郊坛制…… 仁宗 天圣 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 灵星门。”元 刘壎《隐居通议·学宫灵星门制》:“州县学宫旧制,外门曰 灵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灵星门》:“圣学 櫺星门,当作 灵星门。”参阅 清 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
- 8.
白襕释义:古时士人的服装。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宋 叶适《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宋史·舆服志五》:“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带傲黄鞓。”王季思 校注:“《元史·舆服》记:‘宣圣庙 执事,儒服,软脚唐巾,白襴插领,黄鞓角带,皂鞾。’白襴二句,正写当时儒服。”
- 9.
襃成释义:汉 时对 孔子 及其后代所封的爵号。 《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封…… 孔子 后 孔均 为 襃成侯,奉其祀。追諡 孔子 曰 襃成宣尼公。”《汉书·孔光传》:“元帝 即位,徵 霸,以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 襃成君。”颜师古 注:“如淳 曰:‘为帝师,教令成就,故曰 襃成君。’”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尊 襃成 之厚级,殷崇圣之荣班。”
- 10.
遗亡释义:⒈亦作“遗亾”。 遗落;散失。唐 张九龄《上封事书》:“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用人之遗亾耳。”宋 王十朋《<潜涧严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遗亡。”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聊辑见闻,以备遗亡耳。”⒉指遗失、散落的东西。《隋书·经籍志一》:“魏氏 代 汉,采掇遗亡,藏在祕书中、外三阁。”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路无遗亡,器不雕伪。”宋 苏轼《论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夫子伤 周 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清 陈芝光《南
- 11.
遗砮释义:指年代久远的石制箭镞。唐 田义晊《先圣庙堂碑》:“辩 防风 之巨节,吴 使嗟称;稽 肃慎 之遗砮,陈 人悦服。”
- 12.
龙翰释义:犹龙毛,龙鳞。《汉书·扬雄传上》:“飞廉、云师,吸嚊潚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颜师古 注:“言布列则如鱼鳞之罗,攒聚则如龙之豪翰。”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自太平王佐,委龙翰於芳年,礼义霸臣,摧器文於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