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院 三院的意思
sānyuàn

三院

简体三院
繁体
拼音sān yuàn
注音ㄙㄢ ㄩ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yuàn,(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组词】:院子。院墙。庭院。(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组词】:法院。医院。戏院。

基本含义

指官府、法院、学校三个机构。

三院的意思

三院 [sān yuàn]

1. 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三院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 仍 唐 制,有三院大夫。

《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
又 清 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三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学士释义:谓 唐 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 2.
      三殿释义:⒈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玉海·宫室·唐三殿》:“三殿 者,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唐 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⒉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宋 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清 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保和殿
    • 3.
      三院释义: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 4.
      内三院释义: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
    • 5.
      内院释义:⒈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⒉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居此说法。⒊里院。⒋指内三院。
    • 6.
      哄堂释义:⒈唐御史台有台、殿、察三院,以一御史掌杂事,称“杂端”。 公堂会食,皆绝言笑,惟杂端失笑,则三院合座皆笑,谓之“哄堂”。事见唐赵璘《因话录·御史三院》、宋曾慥《类说》卷十四。后以指众人同时大笑。⒉鬨堂:满屋皆大笑。
    • 7.
      宪秩释义:御史的职位。唐 元稹《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旧唐书·孔纬传》:“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虽六飞奔迫,而咫尺天颜,累詔追徵,皆无承禀,非臣子之义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三院御史二十一人,中曾有贪猥过犯者,不得令在宪秩,可改授他官。”
    • 8.
      朝长释义:唐 制称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退朝入台时其中为长的一人。
    • 9.
      榜式释义:⒈清 代对 满洲 大学士的称呼。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国朝官制》:“国初,内三院 满洲 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指 满洲 汉 军)大学士亦称榜式。”⒉清 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笔帖》:“《皇朝通攷》‘天聪 二年,设六部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案:据此则榜式为笔帖式之旧称也。”
    • 10.
      秘书院释义:清 代内三院之一。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摘录各衙门疏状,传布帝王命令及草拟祭文等。
    • 11.
      粮料院释义: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宋 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 12.
      里行释义:官名。唐 置,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初,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宋 欧阳修《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三院(san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院是什么意思 三院读音 怎么读 三院,拼音是sān yuàn,三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