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牵裾 牵裾的意思
qiān

牵裾

简体牵裾
繁体牽裾
拼音qiān jū
注音ㄑㄧㄢ ㄐㄩ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ān,(1) 拉,引领向前。【组词】:牵引。牵曳。牵头。牵线。牵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2) 关连,带累。【组词】:牵连。牵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牵。

jū,(1) 衣服的大襟。(2) 衣服的前后部分。

基本含义

指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暗示,也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牵裾的意思

牵裾 [qiān jū]

1. 牵拉着衣襟。

3. 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牵裾 引证解释

⒈ 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⒉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北齐书·孙腾传》:“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牵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奬激释义:嘉奖激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直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宋史·理宗纪三》:“﹝ 淳祐 六年五月﹞己卯,詔诸镇募兵、造舟、置马,帅臣其务奬激将士,以严边防。”
    • 2.
      断鞅释义: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左传·襄公十年》:“齐侯 驾,将走 邮棠。太子与 郭荣 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杨伯峻 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后用作强谏之典。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皆以进议见拒,恳诚激忠,遂至发愤踰礼而不能自止故也。”宋 范仲淹《从谏如流赋》:“万乘之主,纳贤以虚,七人之职,竭节而居,又何烦於断鞅,岂有悔於观鱼。”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
    • 3.
      殊恩释义:⒈特别的恩宠。常指帝王的恩宠。《后汉书·杜诗传》:“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唐 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那随时随事教诲你,无论文字的紕繆,处世的机宜,知无不言,这一层倒是可遇不可求的殊恩,不可不报的。”⒉指蒙受特殊的恩宠。宋 范仲淹《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自赞善大夫以下,文武官即未殊恩,鲜闻致政。”
    • 4.
      牵裳释义:见“牵裾”。
    • 5.
      牵裾而谏释义:说解:牵裾即拉住衣襟,又作“引据”。“牵裾而谏”是说侍中辛佐治刚正不阿,向魏文帝曹丕直言进谏的故事。

牵裾(qian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牵裾是什么意思 牵裾读音 怎么读 牵裾,拼音是qiān jū,牵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牵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