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刺 [dú cì]
1. 动物或植物体上像针一样有毒的器官。
英[poison antenna;]
毒刺 引证解释
⒈ 蜂、蝎等尾端能注射毒液的针刺。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毒刺争兴,恶虵竞起。”
杨朔 《潼关之夜》:“像是黄蜂的毒刺,这几句话刺痛我的心。”
⒉ 辛辣嘲讽。
引李商隐 《碧城》诗之三“《武皇内传》分明在” 清 冯浩 笺注:“若以 武皇 为定指 明皇,则 杨妃 之事,先后诗人彰之篇什,即本集中明讥毒刺不一而足,何独於此而必隐约出之哉?”
国语词典
毒刺 [dú cì]
⒈ 昆虫中,如蜜蜂、蝎等,其尾端有针刺,螫人畜时,能注射毒液,称为「毒刺」。
引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毒刺争兴,恶蛇竞起。」
毒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偏利共生释义: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其中一种有利,而对另一种无害,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偏利共生。如文鸟专在胡蜂窝的附近筑巢,因为胡蜂有毒刺,许多动物不敢接近,文鸟得到保护,但对胡蜂无害。也叫偏利共栖,旧称共栖。
- 2.
工蜂释义:蜜蜂中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蜂,身体小,深黄灰色,翅膀长,善于飞行,有毒刺,腹部有分泌蜡质的蜡腺,两只后脚上有花粉篮。 工蜂担任修筑蜂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哺养幼虫和母蜂等工作,不能传种。
- 3.
毒尾释义:指蜂虿等带有毒刺的尾端。
- 4.
毒蠚释义:⒈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⒉指毒蠚之虫。⒊毒害;残害。⒋指毒害人的行为。
- 5.
狮子身中虫释义:佛教语。比喻从内部破坏佛法的僧团中的败类。语出《莲华面经》卷上:“阿难,譬如师子命絶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餘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后亦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 高尔基 ﹞早年所作的《鹰之歌》有 韦素园 先生的翻译……这里的信(指 高尔基 一九二八年十月七日发表于 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
- 6.
肆毒释义:⒈任意残杀和迫害。⒉谓(蜂、蝎等)以毒刺螫人。
- 7.
胡蜂释义:俗称马蜂。昆虫。体黄色及红黑色,具黑色及褐色斑点及条带。尾部有毒刺,能蜇人。合群生活。工蜂常采集花蜜或捕捉其他虫类作为幼蜂的食物。
- 8.
虿芒释义:虿尾的毒刺。
- 9.
虿锋释义:虿尾的毒刺。比喻凶恶的气焰。
- 10.
蜂虿释义:⒈亦作“蠭蠆”。蜂和虿。都是有毒刺的螫虫。《国语·晋语九》:“蜹蚁蜂蠆,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侍御史谓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清 唐甄《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小小的讥刺可以惨于蜂虿,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阳。”⒉比喻恶人或敌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摧压鲸鯢,抵落蜂蠆。”唐 杜甫《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振威。”唐 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一战而蜂蠆尽歼,不时而梟獍就戮。”⒊比喻
- 11.
蜇人释义:蜇人形容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
- 12.
蜜蜂释义:昆虫,体表有很密的绒毛,前翅比后翅大,雄蜂触角较长,母蜂和工蜂有毒刺,能蜇人。成群居住。工蜂能采花粉酿蜜,帮助某些植物传粉。蜂蜜、蜂蜡、蜂王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13.
螫蝎释义:用毒刺刺人的蝎子。 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 14.
螫针释义:蜜蜂、胡蜂等尾部的毒刺,尖端有倒钩。
- 15.
警戒色释义: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能起警告敌害,保护自身的作用。如毒蛾幼虫的色彩。
- 16.
雄蜂释义:雄性的蜂类。 特指雄性的蜜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子发育而成的,身体比工蜂大,比母蜂小,头部圆形,没有毒刺,和母蜂交配后,即被工蜂赶出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