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 [ní bó ěr]
1. 南亚内陆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西南邻中国。面积14.72万平方千米。人口1850万(1991年)。首都加德满都。农业国。登山活动收入为外汇重要来源。
尼泊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释义: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建立。首都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国徽为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邻朝鲜,北邻俄罗斯、蒙古,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邻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邻缅甸、老挝、越南。东南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和南海。隔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
- 2.
临儿国释义:佛教圣地。相传 释迦牟尼 诞生于此,地处古 印度 拘利 和 迦毗罗卫 之间,乃 善觉王 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 尼泊尔 南部。
- 3.
凈饭王释义:释迦牟尼之父。相传为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
- 4.
南亚释义: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锡金、马尔代夫。
- 5.
南亚次大陆释义:也叫印巴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面积约 410 万平方公里。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为高山区域,中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为德干高原。人口近 8 亿,使用 200 余种语言。次大陆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 6.
卢比释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本位货币。[英rupee]
- 7.
印度释义: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西北邻巴基斯坦,北邻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东北邻孟加拉国、缅甸,东南临孟加拉湾,南与印度洋中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西南临阿拉伯海。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
- 8.
喜马拉雅山释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境内。东西长约2 500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有不少高达8,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中尼两国国界上的珠穆朗玛峰(8 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 9.
廓尔喀人释义:也称“尼泊尔人”。尼泊尔人数最多的民族。约1080万人(1985年)。讲廓尔喀语。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业。
- 10.
泥婆罗释义:尼泊尔 的旧译名。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泥婆罗国,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泥婆”。唐 段公路《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泥婆国
- 11.
浄饭王释义:释迦牟尼 之父。相传为古代 北天竺 迦毗罗卫国(今 尼泊尔 境内)国王。
- 12.
王国释义:⒈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如丹麦王国、尼泊尔王国。⒉比喻管辖的范围或某种境界:独立王国必然王国。⒊比喻某种特色或事物占主导地位的领域:那个城市简直是个花的王国。
- 13.
红鸠鸟释义:红鸠鸟指火斑鸠,又称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鸪鹪,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区,为一种小型鸠鸽,常见于平原、草地成群觅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华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长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栖息于开阔田野以及村庄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 14.
藏狗释义:藏狗原产中国西藏,也有人说其祖先是马士提夫犬。但事实该犬种目前仍散居在靠近尼泊尔及西藏高原的境内,一直为当地居民守护着家畜及村落。
- 15.
西藏自治区释义:简称藏。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四川、云南,北邻青海、新疆,南邻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62万(2000年)。首府拉萨市。重要城市还有日喀则、江孜、昌都、林芝等。
- 16.
赤姆坦族释义:尼泊尔木斯塘县赤马达村的居民。
- 17.
迦维罗卫释义:梵语kapilavastu的音译。 古地名,即 劫比罗伐窣堵国,为佛祖 释迦牟尼 诞生地。故址或以为在今 尼泊尔 境内,或以为在今 印度 北方邦 巴斯底县 的 比普拉瓦。
- 18.
酢菜释义: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椭圆或卵圆形,茎膨大成瘤状,可食。用此茎加香料、辣椒等,腌制成副食品,为 四川 名产之一,现各地均有之。原产 尼泊尔,唐 代传入我国。通称榨菜。《新唐书·西域传上·泥婆罗》:“﹝ 贞观 ﹞二十一年,﹝ 泥婆罗 ﹞遣使入献波稜、酢菜、浑提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