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 [jiǔ hé]
1. 多次会盟。
九合 引证解释
⒈ 多次会盟。
引《论语·宪问》:“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
邢昺 疏:“言九合者,《史记》云: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 《穀梁传》云:衣裳之会十有一。”
一说谓纠合。 朱熹 集注:“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
国语词典
九合 [jiǔ hé]
⒈ 九次会合。
引《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⒉ 纠合。
引《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九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匡九合释义: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 2.
九举释义:⒈谓九次举牲。⒉指齐桓公九合诸侯。⒊多次举荐。
- 3.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4.
匡合释义:《论语·宪问》:“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后以“匡合”谓纠合力量,匡定天下。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 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歟?”《北齐书·文宣帝纪》:“逮光统前绪,持衡匡合,华戎混一,风海调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司马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 5.
君臣之力释义: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
- 6.
壮强释义:⒈谓强壮有力。 汉 王充《论衡·效力》:“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力。管仲 有力,桓公 能举之,可谓壮强矣。”⒉年富力强。明 方孝孺《益斋记》:“世之任意自喜,濒衰老,遇挫抑,而能悔悟者有之矣;未有易虑於壮强之时,改节於无事之际者也。”明 李东阳《祭萧文清文》:“君德既茂,而志亦专,而年壮强,而质朴坚。”
- 7.
无慝释义:无恶意;不变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又何患焉?”《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
- 8.
渠门释义:⒈旗名。一说两旗交接以为军门。《国语·齐语》:“赏服大輅,龙旗九旒,渠门赤旂,诸侯称顺焉。”韦昭 注:“贾侍中 云:‘……渠门,亦旗名。赤旂,大旗也。’昭 谓……渠门,两旗所建,以为军门,若今牙门也。”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又有一匡九合,渠门之赐以隆。”⒉古城门名。《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 人以诸侯伐 郑,报 宋 之战也。焚 渠门,入及大逵。”杜预 注:“渠门,郑 城门。”
- 9.
累绁释义:⒈捆绑罪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累,通“縲”。《淮南子·氾论训》:“然而 管仲 免於累紲之中,立 齐国 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 曰:‘长 可妻也,虽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累,黑索也;紲,挛也,所以拘罪人。”《汉书·司马迁传》:“僕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⒉纍紲:缧绁。《史记·孔子世家》:“﹝ 秦穆公 ﹞身举 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汉书·司马迁传》:“十年而遭 李陵 之祸,幽於纍紲。”颜师古 注:“纍
- 10.
衣裳盟会释义:同“衣裳之會”。 南朝 梁 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慙德斯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