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mín jiān wǔ dǎo]
1.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大多载歌载舞。其表演性质常与群众性自娱活动不可分割,且常为民间习俗的组成部分。各国的宫廷舞蹈、古典舞蹈同民间舞蹈均有紧密的联系。
民间舞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全秧歌释义:流行于万全县的传统民间舞蹈。
- 2.
刀舞释义:“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
- 3.
古典舞蹈释义:具有典范意义和古雅风格的传统舞蹈。大多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具有整套的规范性技艺和严谨的程式。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中国的古典舞蹈大多保存在戏曲艺术中。
- 4.
大迁徙舞释义:“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贵州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
- 5.
太平鼓释义:⒈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柄的铁圈上蒙上羊皮,用细长的鼓槌敲打,柄的头上有十多个大小铁环,打鼓时同时发出声响。⒉民间舞蹈,多为女子表演,一边敲鼓,一边跳舞并演唱。
- 6.
孔雀舞释义: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云南省 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 7.
师子舞释义:狮子舞。 汉民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自 汉 代起流行于 中国 很多地区。今一般由两人扮演大狮子,一人扮演小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以彩球逗引。
- 8.
手鼓舞释义:维吾尔族 民间舞蹈。 流行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 9.
旱船释义:民间舞蹈“跑旱船”所用的船形道具。
- 10.
村田乐释义:宋、元、明 时表现农村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宋 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村田簑笠野,街市管弦清”自注:“村田乐。”元 无名氏《朝天子》曲:“耕种锄鉋,无烦无恼,卧东窗日影高,芭棚下饭饱,麦场上醉倒,快活煞村田乐。”明 朱有燉《醉花阴》套曲:“贺贺贺,一齐的舞起村田乐。”
- 11.
汉族秧歌释义:秧歌简介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 12.
狮子滚绣球释义:亦作“狮子滚绣毬”。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抢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朱剑《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冰心《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 13.
狮子舞释义: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唐代就广泛流行,传承至今。由一人或两人合作扮演一头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武士持彩球逗引,狮子表现各种神态和动作。舞狮象征吉祥幸福。
- 14.
狮舞释义:也叫狮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一般由两人蒙上布制的狮皮表演,有文狮、武狮之分,文狮以表现狮子的生活神态为主,武狮主要表现翻滚跌扑等技巧。
- 15.
白纻舞释义:盛行于 晋、南朝 各代的 江 南民间舞蹈。 有独舞和群舞两种。舞者穿轻纱般的白色长袖舞衣,故称。
- 16.
盆舞释义:日本民间舞蹈。
- 17.
磁县迓鼓释义:迓鼓也读作讶鼓、砑鼓,是河北磁州传统民间舞蹈的遗存。
- 18.
秧歌释义:⒈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起源于农业劳动。舞时一般持扇子、手帕或彩绸而舞,多用锣鼓伴奏。⒉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田间唱的一种劳动歌曲。
- 19.
竹马灯释义: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 20.
筷子舞释义:蒙古族民间舞蹈之一。多流行于 伊克昭盟 地区。舞蹈时手持筷束,按节拍交替击打身体各部位,动作健壮,节奏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