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 [bā dài]
1. 八世。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八代 引证解释
⒈ 八世。
引《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於是讲八代之礼,蒐三王之乐。”
李善 注:“八代, 三皇、五帝 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释故》以三十餘言总持一义,谅以八代殊名,方国异语,靡不集合,非一时能具数词也。”
⒉ 指 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引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国语词典
八代 [bā dài]
⒈ 三皇五帝时代。
引《文选·陆机·辩亡论上》:「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
唐·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
⒉ 泛指秦汉以来诸朝。或以为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或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称为「八代」。
引唐·韩愈〈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八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理释义:⒈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明 胡居仁《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⒉一个道理。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宋 真德秀《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⒊
- 2.
十八世释义:十八代。 极言世代之多。
- 3.
昌黎释义:⒈唐 韩愈 世居 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今 河北省 昌黎县)人;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唐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明 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清 周亮工《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柳州。”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⒉借指 韩 姓。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
- 4.
起衰释义:⒈语出 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谓振兴文运衰颓之势,建树富有生命力的新文风。清 蒋士铨《一片石·祭碑》:“兄,文能泣鬼,力可起衰。”清 王文玮《读书》诗之三:“起衰七百年,此语吾信不?”郭沫若《蜩螗集·松崖山市》:“望云与山月,起衰有大志。”⒉指使病弱者壮健起来。清 管世铭《送李云岩大司马赐告还黔》诗:“上药起衰驰凤岭,安舆扶疾到龙楼。”
- 5.
道君皇帝释义:指 宋徽宗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上自称教主 道君皇帝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本话文,乃在 宋 朝 道君皇帝 宣和 年间。”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 ,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
- 6.
骂爹骂娘释义:用粗俗的话骂人。 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十四章:“这时候,这伟大人物就把 胡二爷 当作气袋,脚踢拳打,骂爹骂娘,一直骂到他祖宗十八代。”贾平凹《妊娠》第三章:“堰长气得骂爹骂娘,后来就骂这领头挖龙骨的青年。”
- 7.
骖靳释义:语出《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有靳。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猛 不敢与 书 争,言己从 书 如驂马之随靳也。”后以“驂靳”喻前后相随。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大云山房集》:“﹝ 惲子居 ﹞其文其学,殆与 姚姬传 并时驂靳。”王闿运《<八代文粹>序》:“余以寸莛之质,驂靳九州,博访通人,周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