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徒 [chē tú]
1. 兵车和步卒。
3. 车马和仆从。
车徒 引证解释
⒈ 兵车和步卒。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羣吏撰车徒。”
《汉书·刑法志》:“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羣牧五载大简车徒。”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 御驾亲征,败绩於 千亩,车徒大损。”
⒉ 车马和仆从。
引《文选·李康<运命论>》:“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
刘良 注:“车徒,谓车马侍从也。”
宋 文天祥 《知韶州刘容斋墓志铭》:“出入不设车徒,间步行井陌中,不以为苦。”
国语词典
车徒 [chē tú]
⒈ 兵车及步卒。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
《文选·班固·东都赋》:「若乃顺时节而搜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车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偏卒释义:战车与兵卒。《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郭沫若 等集校引 俞樾 云:“‘偏’者车数,‘卒’者人数,成 七年《左传》杜 注引《司马法》曰:‘百人为卒,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是也。有偏卒之大夫,盖谓大夫之家有车徒者耳。”一说“偏卒”皆副佐之义。见集校引 丁士涵 说。
- 2.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3.
器备释义:器物,器具。《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 卒……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杜预 注:“器备,谓珍宝甲兵之物。”《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唐 元稹《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即至,再旬而王师济 汉,器备车徒,皆若素具。”
- 4.
国鄽释义:古代设于城中的邸店。《文选·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籍籍关外来,车徒倾国鄽。”李善 注:“郑玄《礼记》注曰:‘鄽,市物邸舍也。’今云鄽,以明市也。”
- 5.
大搜释义:古时天子、诸侯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检阅。《左传·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红。”杜预 注:“大蒐,数军实,简车马也。”《公羊传·桓公六年》“大閲者何?简车徒也”汉 何休 注:“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閲;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南朝 宋 傅亮《从武帝平闽中》诗:“鞠旅 扬城,大蒐 徐方。”
- 6.
弊赋释义:谦称自己的军队。古代按田亩出车徒,因称兵卒、车辆为赋。
- 7.
敝赋释义:对自己军队的谦称。 古代按田亩出车徒,故称兵卒、车辆为赋。《左传·襄公八年》:“蔡 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寧处,悉索敝赋,以讨于 蔡。”《国语·鲁语下》:“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处,使 叔孙豹 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 8.
简徒释义:检阅部众。《汉书·刑法志》:“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羣牧五载大简车徒。”
- 9.
训农释义:谓教民务农。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元 姚燧《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训农。”
- 10.
车徒释义:⒈兵车和步卒。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羣吏撰车徒。”《汉书·刑法志》:“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羣牧五载大简车徒。”宋 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 御驾亲征,败绩於 千亩,车徒大损。”⒉车马和仆从。《文选·李康<运命论>》:“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刘良 注:“车徒,谓车马侍从也。”宋 文天祥《知韶州刘容斋墓志铭》:“出入不设车徒,间步行井陌中,不以为苦。”
- 11.
释车下走释义: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12.
阙车释义:古时供填补空缺的兵车。《周礼·春官·车仆》:“车僕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郑玄 注:“闕车,所用补闕之车也。”孙诒让 正义:“郑 意战时列车为陈,或有疏闕,以此车补其数。《左》桓 五年传云:‘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杜 注云:‘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闕漏。’盖无论车徒,皆有弥缝补闕之部队矣。”